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杂文 评论
  • 正文内容

文学批评:“站直啰!别趴下”

阅读:1365 次 作者:王国平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日期:2015-06-26 13:24:00
基本介绍:

  好的文学批评有必要提供思想养分,实现意见分享。让人看了觉得有货有料有收获,能对人的心灵产生撞击,激起涟漪,撩拨阅读神经,生发出阅读冲动。即便观点不敢悉数苟同,但依然折服于思想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值得礼敬和厚待。它在答疑解惑,校正道路延展的方向。它在“开启民智”,在铁房子里开凿出一丝光。它拒绝那种没有多少真正见解的打哈哈,拒绝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随口跑火车,拒绝那种“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式的商业叫嚣。写作者不是昏庸、腐败的“组织者”,在文学批评领域批发各类 “帽子”,不分场合,不论品质,贩卖同一个款型。可惜,当前文学批评现场不禁让人想挪用毛泽东的一句诗,即“而今我谓文学批评,不要这乱,不要这多口水”。

  好的文学批评应该有基本的客观立场,保持基本的公正姿态,而不是先行应声“跪下”,对作品和作者虔诚地膜拜一番,再开口就有馊味了。它应该有明确的历史纵深和时空方位,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拿得出建设性意见,逻辑推理环环相扣,下结论、作判断始终有理性作支撑。最好不要人为地细分“流派”,并将之简单地对立。所谓的学院批评、作协批评、媒体批评各有优长,只要言之有理,讲究言说质量,就应该给其生存空间,“英雄不问出处”,不要为了肆意扩张自己的地盘而不惜向他人挥棍子,私设法庭搞“审判”。最好不要偏激地认为表扬、说好话就是俗,就是一团和气,就是人情、红包在作祟,说坏话、提意见,甚至“开骂”才是“正道”。表扬、肯定是文学批评的一个基本面,只要表扬拍打到关键处,敲鼓敲到点子上,自然要诚恳地接纳,无须耍性子,过于敏感,“逢好必反”,或者 “逢正必纠”。再说了,说坏话也并不是一件多么大不了的事,古人早就有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关键是也要追求靶标精准,点穴到位。无节制地阿谀奉承固然可憎,非理性地大放厥词同等可恶。中学阶段学习议论文写作,语文老师苦口婆心地强调要学会“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式。文学批评应该可以划归议论文范畴,自然也要遵从“摆事实、讲道理”。

  好的文学批评要有顺畅、通晓的表达。“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为什么出发”,或者“忘了从哪里出发”。文学批评貌似 “高大上”,是对他人写作劳动的“定性”,是在向文学史摆渡,但毕竟还是“文章”之一种。对“文章”,似乎有一个恒定性的要求,就是字通句顺。现在再提字通句顺显得 “小儿科”。细细想来,这是对“儿科”的严重误读。“儿科”并不“小”,儿科医生也要有精湛的医术和医德,有时还要比成人医生具备更多的爱心和毅力。同样,行文不可小觑字通句顺的框定。重提字通句顺,呼唤朴实的文采,是因为当下的文学批评普遍在文风上不够劲道、鲜嫩、灵动。要么句子的主谓宾混杂,对文字的识读能力形成严峻挑衅,读得人紧张无措、气喘吁吁;要么是满眼的陈言旧调,无章又无句,温吞水一壶,缺少亮色点缀;要么不负责任地堆砌“大词”,叠床架屋,沦为个人词汇量的大检阅、大展示;要么佶屈聱牙,艰涩无味,拼贴出的文学“指南”让人找不着北……虽然“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但既然事还要“表上一表”,那就力争“表”得精妙、熨帖、舒展一点,在这个维度上多挣点分,给人增添一点新鲜感。

  黄建新导演拍过一部电影,叫《站直啰!别趴下》。文学批评也要“站直啰”,要爽直,要直率,要有是非曲直,要理直气壮,当然还要“把舌头捋直了”。

标签:文学,评论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