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东北地区湿地植物资源的专著——《东北湿地植物彩色图志》,最近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由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和著名湿地学家刘兴土分别主审和作序。该书分上、下两册,128万字,配有彩色图片近5000张,共收录湿地植物100科、374属、749种、29变种,完成了对东北湿地植物90%以上的覆盖。书中系统介绍了每一种植物的中文名、学名、科名、俗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及经济价值等。
中科院院士刘兴土研究员认为,《东北湿地植物彩色图志》直观性强,照片清晰、生动、鲜活、漂亮,是研究东北湿地植物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为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湿地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和重要的参考资料,将对推动这一地区的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东北地区是我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包括湖泊、河流、沼泽及人工湿地,其中沼泽与沼泽化草甸湿地约占全国该类湿地的48%。其中,黑龙江省扎龙湿地和吉林省向海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据介绍,东北湿地发育完整,植物种类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各种野生微管湿地植物800余种。但由于从事于湿地植物拍摄具有极大的艰巨性、危险性和不可确定性,加上经常会受到蚊子、水蛭、牛虻的叮咬甚至毒蛇的攻击,因此收集第一手原始图像资料异常困难,所以长期以来没有一部全面、系统、科学、翔实、准确介绍东北湿地植物资源的大型彩色志书。
今年57岁的周繇教授是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所长。30多年来,他一人走过东北地区上百个湿地,行程20多万公里,采集标本5000余份,拍摄植物照片20多万张,为《东北湿地植物彩色图志》提供了99.95%以上的第一手图像资料,并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下,终于完成了这部大型专著。
该书中展示的“吃虫草”茅膏菜捕捉虫子情景的照片,是周繇觉得在拍摄工作中最受罪也最难忘的。2008年8月,在吉林省白河林业局黄松蒲林场,他惊奇地发现一株线叶茅膏菜正在用叶子扑捉一只苍蝇,高兴得一下子蹦了起来。他全然不顾成群的蚊子对他疯狂地围攻,一口气拍了50多张照片。当他感到十分惬意的时候,才发现全身落满了蚊子,有的因吸血过饱已经飞不动了。他回家数一数,一共被叮了100多个包!
此前,周繇已出版三部长白山动植物专著和《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东北树木彩色图志》。《东北湿地植物彩色图志》是周繇拟出版的东北8部大型彩色图志中的第3部。(记者 周长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