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产业文化 文化经济
  • 正文内容

全国33家媒体打卡孔学堂后感叹:贵阳经济文化发展大有潜力

阅读:1293 次 作者: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19-10-26 16:42:20
基本介绍:

  10月18日下午,参加贵阳市第十届旅发大会媒体推介活动的33家全国主流媒体代表,在探访了贵阳孔学堂后,不约而同地发出感叹:贵阳这座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齐头并进,都大有潜力。

  当日,33家全国主流媒体代表达到位于花溪河畔的贵阳孔学堂后,首先参观了长期举办公益讲座的明伦堂。通过视频,大家对孔学堂的成立及发展历程有了全面了解,当得知所就坐的地方,已经举办了700多场讲座后,不少人直呼“了不起”、“没想到”。

  “其实走到这里,就感觉沉浸在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里面。”《南方都市报》记者李琳说,一直听说贵州是相对落后的省份,没想到不仅经济发展得快,文化也发展得好。几年如一日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么难的事,孔学堂硬是做到了。能通过这样长期的公益讲座,把深厚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教给市民和学生,真是功德无量。

  在孔子展览馆,记者们通过陶俑、青铜器等文物的复制品,孔子的行迹与故事,一下子“回到了”天下纷争、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并由此走进孔子传奇的一生,伟大的人格与追求,以及由他开创的中华儒学传统和儒家文化。而这些,其实正是省会贵阳,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见证。

  现场,《扬子晚报》时政部首席记者薄云峰看着看着,便忍不住掏出相机,对着展柜里的陶俑、青铜器等展品一通“咔嚓咔嚓”。他对都市新闻记者说,自己曾到过山东曲阜,没想到在两三千里外的贵州,居然有一个传承孔子和王阳明的场所,而且参观下来,真的令人震惊。细心的他注意到,展馆内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有出处的,可见孔学堂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决心。“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孩子高三了,等到读大学时,一定带来这里看看。”薄云峰说。

  作为从孔子故乡前来的媒体代表,《齐鲁晚报》记者许建立走过很多地方,也参观过许多有关孔子的地方。他对孔学堂的看法是,不仅建设得很有章法,而且真正把文化做到了实处:到这里的人,不仅可以随意参观,而且还能听讲座,真正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因为良好的印象,他特地带了几分孔学堂免费提供的活页木铎,打算回去再认真研究一番。

  “一个城市发展潜力如何,不应该是建了多少高楼,而是建了多少公园;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如何,不应是处处显得时尚,而是实实在在地传承和发扬。”采访中,《城市晚报》记者王春胜兴奋地说,贵阳地域特色鲜明,适合城市空间拓展,文化底蕴深厚,适合文化发展。总的来说,贵阳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其发展都大有潜力。


标签:经济文化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