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 正文内容

首届红色诗词论坛在遵义师范学院举办

阅读:1213 次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1-13 13:19:20
基本介绍: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来访名城经典,重温故里烟霞。湘江碧水映清佳,春色无边堪画。”“赤水河边曾四渡,运筹帷幄用兵神。”“往昔文传四海,近来词送八荒。宾朋诗韵醉夕阳,舞蹈弦歌宇荡。”……11月10日上午9时,由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遵义师范学院主办的红色诗词论坛在遵义师范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同声传译厅开幕。
  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李树喜,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北京市诗词学会会长张桂兴,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万兴,遵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莲娜,遵义市政协副主席陈晓灵,遵义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洪涛,贵州省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郝红,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副主任李葆国,遵义师范学院副校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雷昌蛟在主席台就坐,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湖南湘潭、浙江嘉兴、陕西延安等全国各地诗词学会的100余名专家诗人及遵义师范学院的广大诗词爱好者。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程兴念主持开幕式。
  “百年学府迎嘉客,红色论坛集斐章。”洪涛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诗人欢聚一堂,在遵义师范学院召开红色诗词论坛,这是全国红色诗词创作与研究的一大盛事,更是推动遵义师范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福音。今年适逢遵义师范学院百载晋十华诞,110年来,学校诗歌传统赓续绵延,涌现出了刘庚扬、邓炬、王林、唐燕飞、徐钰等优秀诗人。学校还以红色遵义的地域和资源优势为依托,积极有序地推进诗教工作,经过学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诗教工作成果突出,特色鲜明。希望通过此次红色诗词研讨,推动红色文化和诗词艺术的传播交流,为红色遵义留下美丽的诗篇。
  “妙语歌盛世,诗词谱新篇。”张桂兴在讲话中谈到,在遵义这样一座红色城市讨论红色诗词的创作和意义,是得地之势,温史扬新。举办此次红色诗词论坛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行动,更是一次诗词界的思想理论碰撞与交流。红色诗词究竟应该如何写,如何达到思想艺术的统一。红色诗词怎样才能起到宣传教育意义,使其更好地发挥感动人、激励人的作用。红色诗词创作队伍如何扩大,引导更多的人投入其中,都需要认真深入地研究。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正能量诗词,期待各位专家诗人在这次红色诗词论坛上涌现更多的红色诗词作品,不负时代重托。
  “红城遵义艳阳照,远客来临诗赋扬”。李莲娜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按照“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部署,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围绕红色文化传承,一手加大投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手创新探索,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创新。文化工作呈现新常态、新气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市民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遵义人民一定会给来遵的嘉宾留下深刻的印象,遵义这片丰腴的热土一定会激发你们的创作热情,讲好遵义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遵义、爱上遵义。
  “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程兴念介绍了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的基本概况及2016年以来的主要工作。他谈到,举办这次红色诗词论坛,旨在推动红色诗词创作,让红色诗词进一步发扬光大,在中华大地上发挥催人奋进的作用,感召新时代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勇往直前,谱写中华民族改革复兴的新篇章。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将继续发扬长征精神,开展诗词“六进”活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推进红色诗词的创作繁荣,为红色遵义发展再创新辉煌,谱写新篇章!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专家诗人围绕提交的学术论文,展开激烈讨论。李葆国的《浅谈家国情怀与诗词风骨》一文从技术层面谈到了“家国情怀”的养成与“诗词风骨”的形成对红色诗词创作的重要性。河北石家庄市诗词协会王律的《西柏坡红色诗词艺术钩沉》、湖南湘潭诗词协会陈湘衡的《再读湘潭红色诗歌经典》、江西赣南诗词楹联学会刘建雄的《<赣南游击词>与中国革命史上一段难忘的记忆》、遵义师范学院唐燕飞的《战地诗篇韵味长――中央红军在贵州期间的诗词创作及其价值论略》等论文,分别对各自省、市的红色诗词作了深入详细的探讨论述,展示了革命老区红色诗词丰富多彩的面貌。其他与会专家诗人还就提交的论文展开深入的交流。
  论文交流结束后,李树喜作了题为《一词唤起大潮来――略论毛泽东诗词与当代诗坛》的红色诗词专题讲座,语言质朴、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
  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林对论坛作总结。本次红色诗词论坛吸引了40家诗词团体单位的参加,收到论文60篇,19篇提交大会交流。这些论文紧扣“红色诗词”这一主题,主要从毛泽东诗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红色诗词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红色诗词的源流、各革命老区的红色诗词等方面展开论述,各有侧重点,为今后的红色诗词创作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指导。希望与会专家诗人继续继承发扬、彰显红色诗词的艺术魅力,构建独特的红色诗词文化,使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时,参加论坛的所有专家诗人及广大诗词爱好者在学术交流中心同声传译厅观看了充满遵义革命老区特色的红色文艺汇演。
  11月11日,全体与会专家诗人还到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感受红色魅力,开展诗词交流。(母应丹)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