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焱,1980年10月生,贵州瓮安人,现居成都。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四川文学奖、2016名人堂年度诗人等奖项。著有诗集《爱无尽》《闪电的回音》,长篇小说《血路》《白水谣》。
孔吕磊:陕西有很多国内国际知名的作家,不知您对陕西诗歌界有什么印象?
熊焱:因为工作关系,我对陕西的诗歌了解的比较多。陕西因为小说太强大了,小说把诗歌盖过了。诗歌没有办法跟小说相抗衡,小说把陕西的文脉、文气更多地占据了,诗歌分享到的就比较少了。陕西诗人多,阵营也很庞大,有些诗人有那么几首诗也还不错,但是陕西诗歌群体相较全国来说,还不是那么出众。
孔吕磊:在您写诗的过程中,哪些诗人或者作家对您产生了影响呢?
熊焱:我写诗比较早,1998年就开始写诗,那时还在读中学。那时读书接触比较早的,是拜伦、海涅、雪莱这些相对比较传统的古典浪漫主义诗歌。长大之后,随着阅读视野的开阔,人生阅历的增加,渐渐抛弃了这些诗人。后来对我影响较大的诗人,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是作家中的作家,很多作家都以他为精神的导师。奇怪的是,他的小说和他的诗歌是两个不同的路径。他的小说的后现代主义更强烈,跟当时的拉美文学是完全不同的。他写人生,写命运,写时间,他写得是整个人类。而他的诗歌,延续的是惠特曼、华兹华斯的英语文学的传统的抒情方式。他的小说和他的诗歌大相径庭,他的写作方式,让人想象不到。
孔吕磊:一首好的诗歌要在思想或技艺方面有所突破,现在诗歌评论界部分人批评目前部分诗人技艺高于思想性,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在写诗的过程中又是如何平衡这两方面的?
熊焱:我认为,现在有些诗歌,不一定完全需要思想。我们总想着诗歌要表达的主题意义、中心思想,但是诗歌有时表达的是瞬间的小情怀,小情绪,只要表达得好。有深刻的思想、有美好的形式,当然更好了。不要把思想作为诗歌唯一的评判的标准。但是现在有些诗歌技巧性太强,内里本身缺乏思想,没有对事物的与众不同的看法,只能玩语言,玩外在的形式。
孔吕磊:您对优秀诗歌的评判标准有哪些?什么才是好诗?
熊焱:关于诗歌的标准,在诗歌界一直争论很多。但我认为它有一个普遍性的标准,要大多数人喜欢。我个人喜欢的诗,不一定能被叫做好诗。我个人喜欢的诗要有新的洞见,新的发现,给人带来深刻的启发,一些新鲜的修辞很好玩,让人眼前一亮。好的诗歌要具有这样的品质。不是所有的诗歌都要有这样的发现,每个诗人的个性不一样。好的诗歌要有敏感度,要有创新的语言,要让人有意外的惊喜。
孔吕磊:当在诗歌创作中遇到障碍或者停顿的时候,您会怎么处理?
熊焱:当写作遇到瓶颈的时候,肯定要停下来。怎么去突破、翻越这个瓶颈,我的经验有二:一,反思自己的认识。二,去借鉴,去学习。要有直接的经验,也要有间接的经验。以新的体验去描写新的感情。利用这两种经验,让自己往前走。
孔吕磊:您的诗习惯反复改,重复改吗?
熊焱:会。如果我在创作过程中构思的不是很成熟,会回过头去看,而且改得面目全非。有时情绪在酝酿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沉淀、积累下来。在回过头的发酵过程中,看见不好的,肯定会改。每个人都会改。一气呵成的诗,自然有它的好处,但也可能写得轻佻、轻浮。
孔吕磊:您对您未来的诗歌创作想有哪些探索或者野心?
熊焱:野心的话,我只想把诗歌写得更好。我一辈子不会抛弃它,诗歌已经成为我生命的宗教。对人类幸福的向往、同情、悲悯,这是我向往的境界,我为此去努力。
孔吕磊:怎样看待诗歌中的借鉴与化用?
熊焱:我不提倡这个。古诗里有,古诗受平仄、字数的限制,要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相对要难一些。新诗行数不限,字数不限,当你再借鉴、化用的时候,还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我觉得就不是一个创作型的诗人了。
孔吕磊:作为诗歌写作者,在今天需要警惕什么?
熊焱:在今天,我觉得第一个需要警惕的是写作的同质化。同质化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跟别人的重复,第二个是跟自己的重复。要警惕复制自己。诗人写着写着,很容易陷进自我复制的状态。第二个需要警惕的是要有一颗谦卑的、谦虚的、向别人学习的心。现在的诗人,很容易自大、自恋。第三个是对当下诗歌生态环境的警惕。现在诗歌很热,很容易在热潮中迷失自己。要把握自己的尺度,怎样才是刚刚好。
诗歌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对博尔赫斯这样的人来说,是为人类的时间、为生命在代言,杜甫为天下的穷苦人在代言,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他们是人类金字塔尖的人。现在社会职务的分工不断细化,诗歌在今天已经不需要承担宏大的社会功能了。对于我来说,我只想表达心中的情绪,在诗歌中得到心灵的抚慰,精神的愉悦,发不发表,传不传播,都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