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清(1867-1920),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文物鉴赏家。书画界名声显赫,书法自称北宗,与曾熙的南宗颉颃,世有“北李南曾”之说。与吴昌硕、曾熙、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李瑞清字梅庵,又字仲麟,号梅痴、阿梅、玉梅花庵主,晚号“清道人”,因喜食蟹,故戏号“李百蟹”,江西临川县温圳镇(今进贤县)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考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今称校长)。辛亥革命爆发后,离开南京,移居上海。民国九年(1920)八月初一逝世。遗体葬于南京牛首山。
李瑞清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其父李必昌,字慕莲,号益生,又称荣禄公,在湖南为官三十年,曾任长沙司马摄武陵县令。李瑞清从小在长沙生活,1891年,李瑞清在湖南参加乡试,因不合乡籍被注销。1893年回原籍参加江西乡试中举,1894年中进士(另说是光绪二十一年即1905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1905年分发江苏候补道,署江宁提学使,1905-1911年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1906年正式上任,并一度被委任为江宁布政使、学部侍郎,官居二品。
创办江南第一学府
两江师范学堂诞生于图强思变的清末中国。1901年,清朝廷试行“新政”,颁布兴学诏书,御令各省督抚兴办各级学堂。经刘坤一和张之洞先后上奏,清廷同意在原明朝国子监旧址建立三江师范学堂。基于落后的中国亟须培养近代人才,先后担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与东南名儒张謇、缪荃孙、罗振玉等人筹划“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1902年,在明朝国子监旧址开建三江师范学堂,由先后任学堂总稽查的缪荃孙、方履中、陈三立负责筹建事宜。1903年9月1日,三江师范学堂正式开办,主要面向江苏省(含今上海市区域)、安徽省、江西省招收学生。1904年,三江师范学堂开学,学制分为一年最速成科、二年速成科、三年本科和四年高等师范本科。学科设有理化科、农学博物科、历史舆地科和手工图画科,讲授史地、文学、算学、物理、化学、博物、生理、农学、图画、教育学等课程。杨觐圭、刘世珩、徐乃昌先后任学堂监督。“三江”即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之简称。时学堂名称“三江”意义不清,又因经费拨付等诸多纷争,遂于1906年易名两江师范学堂,生源同前。新任两江总督周馥委任李瑞清为江宁提学使兼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上任后,大力改革,使两江师范成为中国东南地区第一学府。
针对东南地区急需任课师资的实际,李瑞清在学堂增设选科、补习科,附设中小学校,并创办短期的留学预备学堂,输送了一批青年学生去美国深造。提倡国学、科学、艺术不遗余力。改博物科为农业博物科,购置农田耕牛供学生实习之用。李瑞清亲赴东瀛,聘请日本教习传授西方科学和近代工艺。
首开艺术教育先河
李瑞清首次创设图画手工科,设立画室及有关工场,并亲自讲授国画课,增设音乐科,培养了中国最早的近代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国画大师张大千、著名书法家胡小石、李仲乾、黄鸿图皆出门下。著名学者如王伯沆、柳诒徵、刘师培、夏敬观、姚明辉、雷恒、萧俊贤、钟钟山、松本孝次郎皆执教于此,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和专家,如生物学家秉志、教育学家廖世承、戏曲史家陈中凡、艺术教育家吕凤子。李瑞清在教育理念方面,提倡自动、自主学习的精神,除了要求学生学好课堂知识外,还尽量增加学生课外练习的机会,为了能让农业博物科的教学工作深入开展,还特地购买了100余亩农场,数十头耕牛,给学生以实地操作试验的机会。他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立为校训,“俭朴、勤奋、诚笃”为校风,倡导“匡时而振俗”,主张融会贯通中西之学以造就“中国之培根、笛卡尔”。
筑室三间取名梅庵
1911年10月,就在两江师范学堂蒸蒸日上之时,辛亥革命爆发,李瑞清辞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职务。两江师范陷于停办,直到1914年,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改办新校,新校名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招生,不久开学。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基础上,国立东南大学创建,1928年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5月易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校名去“国立”二字径称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系科分出,分别成立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等多所高校。
南京高师校长江谦在校园西北角六朝松旁(现位于东南大学本部校园内),建茅屋三间,取名“梅庵”,以志怀念。梅庵处,以“梅庵琴派”闻名海内外。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李瑞清久寓上海。1920年八月初一逝世,享年54岁。逝世后,挚友曾熙、弟子胡小石共理丧事,将其遗体葬于南京南郊牛首山梅岭罗汉泉,在墓旁植梅花300株,筑室数间,题名“玉梅花庵”,以志其号。
一代宗师名扬千古
李瑞清遗著有《围城记》;其门人并将他的诗文收集,编成《清道人遗集》、《清道人遗集轶稿》等书行世。193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清道人遗卷》,共计文、诗、跋、书论四卷。
李瑞清通诗、书、画,尤精书法。自幼钻研六书,学习书法,对殷墟、周、秦、两汉至六朝文字皆有研究。为一代书法宗师,也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李瑞清的书法,上追周秦,博宗汉魏,各体偕备,尤工篆隶。李派书学熔铸古今,不偏不倚,至博且精,勇开风气,所播深远直至当代,为薪火相传的金石书派。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著名书法家胡小石、李仲乾、黄鸿图皆出自其门下。李瑞清也是清末民初的著名画家,擅丹青,山水、人物、花卉,绘画涉猎广泛。山水师法原济、八大山人,花卉宗南田。所绘松石、花卉意境独特,尤擅画佛。李瑞清还善诗能文,他的诗词古直苍凉,大有曹孟德遗风,尤以绝句为胜,写得凄艳动人。《清史稿》称:“瑞清诗宗汉、魏,下涉陶、谢。”在清光绪、宣统年间的古典诗坛上,他是一位非常活跃的诗人,曾被汪国垣在《光(绪)宣(统)诗坛点将录》中封为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陈可毅曾作诗称赞他道:“来往金陵又几时,久闻人说李梅痴。过江名士知多少,争诵临川古体诗。”可见他的诗词影响不小。(记者 孔繁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