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载体强优、企业引育、人才凝聚、服务提优4大工程,积极探索独具高新区特色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方法。12月4日,高新区召开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会,发布《贯彻落实苏州市文化产业攀新高“百日行动”工作方案》,全力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朱奚红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了解,2019年,高新区以“项目突破年”为抓手,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创新文化与旅游体育、文化与科技融合方式,文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目前,高新区已形成以传统工艺、创意设计、数字传媒、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群和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具备了良好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产业基础。截至目前,区内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2312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32家,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397.19亿元,在苏州大市排名靠前。区里集聚了中科院地理所、蓝海彤翔、乐米科技、创捷传媒、天魂网络、天平数字等文化科技领域重点企业,也集聚了狮山广场、文体中心、苏绣小镇、苏州乐园等一批文体旅商融合的亮点企业。
会议指出,与先进地区相比,高新区的文化产业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文化载体建设水平、文化重点项目量质、文化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为此,高新区从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深入实施《贯彻落实苏州市文化产业攀新高“百日行动”工作方案》,通过摸清区内文化企业底数、收集文化企业发展问题、征集文化企业建议、梳理现行文化产业政策等举措,找准文化产业发展堵点、难点、痛点,积极探索苏州高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方法。
《方案》明确,高新区将从载体强优、企业引育、人才凝聚、服务提优四个方面着手,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加快建设与高新区经济发展相匹配、相适应的文化产业,形成较完善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载体强优方面,举办文化科技融合中日高峰论坛,积极参加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现有镇湖苏绣文化产业群和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引领作用,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推进狮山广场、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暨运河风光带建设工程、浒墅关大码头等文创项目和载体建设,展现运河水文化。
企业引育方面,出台《苏州高新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支持企业集聚发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产品创作生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着力优化文化产业发展质态,大力实施“文化+”行动计划,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以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持续重点支持蓝海彤翔“创意云”、创捷传媒、乐米科技的文化生态联盟和“乐想家”众创空间等一批文创品牌建设,促进高新区文创产业转型升级。
人才凝聚方面,培育和引进各类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在文化产业等领域全面推进高新区文化人才计划,鼓励苏州大学等院校与我区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聚集一批文化领军人才、重点人才、青年文化拔尖人才,形成文化人才梯队。近5年内有计划的引进10名文化特聘人才,选拔培育10名文化领军人才、20名文化重点人才和40名文化青年拔尖人才,最高给予100万的安家补助或项目引导资金。
服务提优方面,走访调研区内重点文化企业,掌握重大项目情况,收集企业意见建议,解决文化企业发展实际问题。推动优秀文化企业、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积极发挥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等交流平台贴近行业、服务会员、桥梁纽带作用,为区文化企业交流提供良好平台。
针对下一步工作,朱奚红要求,要明确职责、条块协同,高起点、高标准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共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区各有关部门和各板块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责任到人,突出实际成效。要分门别类、抓住重点,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通过抓好载体项目、抓好产业优存量强增量、抓好文化人才引育等实实在在的举措,引入和孵化、培育文化科技融合领军企业。要因地制宜、各显特色,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特色品牌。结合各板块地域特色,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以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产业结构创新、链条创新、形态创新,发掘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具有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