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人物 艺术
  • 正文内容

专访重庆籍小提琴家高参:用音乐传播真善美是我的使命

阅读:1501 次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日期:2023-08-27 10:18: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艺术人物专访报道。

高参

  “很多年没回重庆做音乐会了。上次是2021年12月底,以线上演出的形式参加了2022年新年音乐会,演奏的时候台下没有观众,挺遗憾的,所以对于这次的表演我非常期待。”8月26日,高参在电话里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正如乐迷们所说,这位着名小提琴家不但拉琴好听,而且声音也极富磁性。

  在即将于9月3日亮相重庆施光南大剧院的“ 乐动烟雨——珠海民族管弦乐团2023音乐季系列之《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作品音乐会”上,年轻的高参将携手90岁高龄的何占豪先生压轴登场,奏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高参说,这是他们两位的第二次合作,“我很荣幸在家乡的舞台与何老一道演绎这首经典,这是美好的享受,也是艺术的传承。”

  从内心出发,带给观众心灵共鸣

  重庆为中国古典乐坛贡献了不少新生代名家,高参就是其中之一。身为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他的演出足迹遍及全球五大洲。今年暑假高参非常忙,“先在欧洲演了5场,接着回国演了6场,9月份又会去包括重庆在内的5个城市,演出5部不同的作品。”他尤其期待重庆演出中安排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何占豪老师与陈钢老师完成的不朽杰作,他亲自上台指挥,舞台的碰撞一定很不一样。”

  高参记得,大约6年前,他跟何占豪在昆明第一次合作,演奏的也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非常高兴和难忘,何老师给我讲了很多《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的幕后故事,详细讲解了为什么这一段要这么写,这么创作的理由等等。后来我们在广东汕尾,也就是马思聪先生的故乡,一起出任马思聪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80多岁的他精神抖擞,非常健谈。这次将是我们第三次见面,也是我们第二次登台合作。”

  《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民族化交响音乐具有创世纪意义的礼赞,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对这首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如何诠释出自己的特色?

  对此,高参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目前真正国际化的中国小提琴协奏曲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众多珠玉在前:国外的吉尔·沙汉姆、约书亚·贝尔等大家演奏过,国内的老中青三代演奏家——从盛中国老师、俞丽拿老师,到薛伟老师、吕思清老师,再到我们这一代,更是经常演奏这部作品。为什么广受欢迎?因为它把这个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体现中国人的美好品质表现得非常透彻,直击人心,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因此我的诠释也会从内心出发,将自己从作品得到的感动,用弓弦传递出来,再去感动大家。”

  音乐有使命,为社会传递真善美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参开始在小提琴界崭露头角。但直到2015年,高参在博鳌亚洲论坛闭幕式为国家领导人和17国元首及中外政商领袖嘉宾演出之后,他的名字才真正广为人知。近年来,通过央视中秋晚会等大型演出,高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忙。如何看待自己现在的状态?

  “我想随着年龄增长,自己的确在朝着越来越成熟的方向前进,我也非常珍惜社会各界的信任和肯定。”高参坦言,忙碌让自己更加体会到一种责任感,“我非常希望通过音乐带给观众美的享受,这是每个音乐家的社会责任。学习音乐,演奏音乐,表达音乐,你就要为人类社会传递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让人们得到心灵的抚慰和释放。小提琴就是我的倚天屠龙剑,帮助我去完成这种使命。”

  “反过来讲,每一个音乐工作者都应做好本职工作,知名度本身可能并不重要。事实上,知名度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不是我们应该刻意追求的东西,要把自己的业务做精做好,就能被社会看到。”高参认真地说,“我的本职工作是中央音乐学院教师,那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位德艺双馨的教师和艺术家,我也会向包括何占豪老师在内的老一辈艺术家看齐,把音乐界前辈优秀的品质传承下去。”

  艺术无止境,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

  几年前,重庆日报记者曾专访过高参。彼时三十多岁的他说,自己更愿意做一个学术型的音乐家。如今已过四十不惑的他,又有什么新目标吗?

  “还真是一眨眼就四十不惑了哦。”高参笑了,“学术型作为音乐家的一个标签,依然是我追求的方向之一。一个人要努力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到极致,才对得起外界给予你的所谓专家身份。但学术型与表演型音乐家并不矛盾,在表演艺术上可以偏学术化。事实上大学里的音乐家很多被称为学院派,比如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钢琴家里赫特等,既是大教授,也是顶级独奏大师,他们的学术和表演都登峰造极,我以他们为榜样来鞭策自己。”

  “艺术无止境,音乐也是最世界化的语言,在未来我会投身更多与国际音乐活动的交流与合作。”高参说,今日中国已经涌现了一批国际化音乐家,包括王建老师,以及青年一代的郎朗、王雨佳等,“我是斯特拉迪瓦里协会(记者注:世界最着名的弦乐器协会之一)的环球艺术家,出任了瑞士维尔比耶音乐节官方大使,这两种国际身份是一种荣誉,也是我的荣幸。我还在继续努力,希望未来包括我在内的更多中国青年艺术家都能更国际化,让世界听到更多的来自中国的声音,领略中国青年的风采。”

  文化强市建设,音乐领域充满潜力

  虽然已经定居北京多年,但是高参始终对家乡重庆充满深情。“我非常热爱家乡重庆,走遍世界我都不忘自己是重庆人。而且每次回重庆,我都还时不时去读小学的周边转一转,每次去,都有种难以释怀的感慨。”高参说,他曾就读于谢家湾小学,“当时叫杨二校(九龙坡区杨家坪第二小学),我会想如果没有因为学琴离开重庆进京求学,我多半会在这个小学毕业,然后升入重庆的中学,也许大学会考到外地,但也可能留在重庆念书,不管怎样,那一定是完全不同的人生。”

  高参注意到,重庆正在加强文化强市建设。身为杰出的重庆籍音乐家,他对此感到十分振奋。“我非常期待重庆的音乐艺术能够更好发展,我也注意到这些年重庆音乐有了长足发展,比如重庆交响乐团开始做音乐季,重庆也成立了小提琴学会,这些都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事实上,音乐对于重庆而言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文化领域,重庆本土有很多优秀的音乐家前辈,他们也培养了许多当代中国音乐界的优秀人才,我特别期待重庆能够有一所一流的音乐学院,打造具有重庆标识的音乐节。这个需要慢慢推动,在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征程上,我相信重庆音乐未来会更美好。”


标签:人物专访,人物报道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