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是在西洋画传入中国本土后而形成的一个概念。这种用以与西洋画相别的中国画命名本身,就意味着与异质文化的横向比较与参照。因而,“中国画”从其本名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提出了跨文化命题。从中国画到水墨画,既是中国画面向现代的文化探索,也是跨文化发展的一次超越。
表面上,水墨画在呈现当代文化审美观念之中,去除了中国画的文化身份,骨子里显现的则是水墨这种媒材所能承载的多种非汉语体系的文化内质。从绘画的媒材属性而言,水墨画已疏离了传统中国画以书法语言作为笔墨语言的价值体系,而更加凸显了造型、图式、图像语言在绘画中的审美作用。从绘画的文化属性而言,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媒材已渐渐失去笔墨语言的文化内涵,而仅仅把宣纸和水墨还原为一般意义上的媒材特征。
20世纪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其一是从20世纪之初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化的过程,它将西画的造型、色彩、透视等再现性的观念与技巧引入中国画,从而加强了中国画表现现实的能力,并在这种表现过程中更深刻地体现了从“出世”向“入世”的文化观念的转换。
其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反写实”这个新传统为目标的现代化过程,它凸显了艺术主体在表现审美对象过程中的自主性,并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彰显了媒材在画面上的独立审美功能。这两个过程都促使中国画从传统的以笔墨个性为核心的价值判断转换到以图式个性和笔墨个性相结合的新的价值系统
20世纪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改变了笔墨的价值系统,20世纪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其一是从20世纪之初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化的过程,它将西画的造型、色彩、透视等再现性的观念与技巧引入中国画,从而加强了中国画表现现实的能力,并在这种表现过程中更深刻地体现了从“出世”向“入世”的文化观念的转换。
中西文化碰撞与冲突中的中国画,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逐步接受了西洋写实绘画的影响,西画“对景写生”
的观察方法和“焦点透视”的表现方法为传统中国画注入鲜活生动的时空变化,并因尊重感受的真实性而开始较多地运用水墨呈现现实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