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2日,汇聚中国国家大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伦敦金融城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苏黎世市政厅音乐厅、肯尼迪艺术中心、迪拜歌剧院、香港西九文化区等全球著名艺术机构领军人物的“2018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将在上海大剧院拉开帷幕。此次论坛以“激发城市多元创新活力”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剧院、院团、院校的艺术管理和运营专家,共同探讨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的话题,研究剧院、城市与公众的共生关系,寻求剧院运营及表演艺术行业的未来。
高层论坛探讨“未来剧院”模式
首届“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是上海大剧院在2008年成立十周年之际发起的,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英国伦敦南岸中心、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日本东京新国立剧场等多家国际剧院的高层管理专家应邀来沪,围绕相关话题深入交流,此论坛是国内首个以“剧院与城市”为主题的剧院论坛。
在首届论坛上,与会各方达成的备忘录《上海宣言》在项目开发、节目资源、国际交流与合作、艺术普及教育、员工培训等方面积极推进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对国内剧院过去十年的发展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此后十年间,上海大剧院在上演世界级艺术院团经典剧目的同时,也频频推出本土院团与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接连推出多部“上海大剧院版”的歌剧、戏曲、舞蹈等原创制作,充分汇聚国内外演艺和制作资源,“世界文化+中国元素+时代特征”的模式对于开拓城市文化创意、弘扬城市时代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剧院进一步将剧院打造为公共艺术空间,持续推进艺术课堂、剧院开放日、艺术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
本届论坛将继续围绕“剧院与城市”的话题进行探讨。十年来,上海大剧院将2008年签署的《上海宣言》五项条款都已付诸实施,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本届论坛将在上届基础上提出对未来剧院发展的新规划、新要求,旨在通过借鉴国际著名艺术机构的运营经验,结合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探索未来剧院运营管理的新模式,使以剧院为代表的演艺产业成长为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重要力量,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助推器。
集聚资源推动长三角产业发展
作为世界级城市群样板的长三角,正处于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时期,其中就建设、运营、管理好剧院场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文化产业板块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长三角区域的城市文化与剧院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建改建了众多剧院场馆,新的表演空间还在不断涌现。在五至十年之内,长三角区域将有大批剧院及表演空间投入运营,很多是具备一流硬件的综合性剧院,这些剧院从建成伊始到成熟运营需要经过较长期的培育过程,在硬件设施领先的同时,内容运营、场馆管理、市场营销、观众培养、品牌营造等方面都需要协调发展。
剧院作为承载演艺资源的重要平台,不仅要发挥文化码头的作用,同时也要做好文化源头。一方面要发挥品牌剧院的影响力,吸引集聚名家、名团、名作,建设国际级文化码头,另一方面要通过优质高效的运营机制激励提升文化原创力,促进人才和资本聚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中国文化,成长为具有国际水准的载体平台。
区域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城市群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体化发展将成长为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上海大剧院在服务于上海城市整体发展的同时,在集合国际优势演艺资源和本土艺术创作力量,汇聚长三角演艺机构的优势资源,以及剧目创作、制作合成、首演巡演、营销推广、影响力提升乃至人才聚集、科技创新、资本集聚、资源配置、产业升级、跨地域交流和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将具有重要作用,从而更加自觉主动地配合推动长三角文化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此次论坛分为“剧院高层论坛”与“剧院青年创新论坛”,应邀在剧院高层论坛上进行主旨演讲及参与主题讨论的嘉宾包括中国国家大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伦敦金融城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苏黎世市政厅音乐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迪拜歌剧院、香港西九文化区、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以及上海大剧院等各大艺术机构与艺术院校的负责人,涵盖了“剧院与公众的共同成长”、“剧院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剧院与城市文化发展”等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首次开设的“剧院青年创新论坛”将以案例分享和圆桌讨论的形式,向具备一定行业经验的青年从业者开放报名,三天内报名人数超过200人,其中不仅有众多长三角的剧院从业者,也包括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广东以及香港地区的艺术工作者及专业人士,很多报名者表示,需要借鉴国际演艺机构及国内一线剧院的运营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