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西站的开通,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节点,意味着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的顺利打通,意味着承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辐射大西南的“前沿阵地”和大西南融入珠三角的“桥头堡”这一重任,真正由佛山接过。
7月5日,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暨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在佛山市开幕。会上,佛山市牵头制定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乡村振兴共同行动倡议》(下称《行动倡议》)正式出台,粤桂黔高铁经济带13市(州)领导审议通过并签署,《行动倡议》未来将重点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向来展开。在这一涉及3省13市(州)的宏大规划里,佛山正逐渐展露出应有的锋芒。
三年成绩单
沿线城市搞定逾160个项目
此次会议的分会场上,有来自粤桂黔地区超300家行业协会、企业现场进行对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钟明在随后的泛珠区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发言称,看到与会嘉宾们的脸上,是“充满着期待的表情”。
数据显示,三年来,高铁沿线13市(州)已达成合作项目160多个,投资总额达到2500多亿元。沿线13市(州)G D P从40043.52亿元增长至51653.19亿元,增长率达29%,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是沿线居民人均收入同步大幅增长。
“时间证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符合粤桂黔三地发展的需求,符合市场的期待,符合人民的需要,是跨省区东中西合作发展的有效模式。”钟明说。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试验区建设自2015年以来,沿线13城市每年一次以“开放、合作、共赢”为主题召开联席会议,先后建立广东、广西、贵州园,搭建起以高铁为依托的新型跨区域合作模式。
此前三届联席会议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在第一届联席会议上,就通过《共同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宣言》、《贵广、南广高铁沿线城市合作联席会议章程》、《贵广、南广高铁沿线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粤桂黔沿线城市保护西江宣言》,创建了高铁经济带合作新机制,搭建起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的基本模式、架构、机制。
3年过去,以承载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试验区(广东园)的佛山市南海区为代表,借助粤桂黔交流合作平台,南海区与黔东南州、黔南州以及贵阳市等30个市县工商联缔结了友好工商联协议,依托粤桂黔高铁沿线的12个市(州)在南海区设立的商务联络处,跨区域商务合作全面开花。
在农业领域,南海企业中南农业公司与贵州农产品产业商会签订了《推动贵州特色优质农产品开发珠三角市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粤桂黔地区的农产品食品搭建进入南海市场的渠道,如贺州市皇太鸡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的家禽,黔东南州食品商会干货,苗山侗水、茶叶以及云浮市云安县特色毛鸡;除了产销对接,南海企业在产业投入上也做出表率,如恒隆农业公司在广西河池投资4.2亿种植南药牛大力及在上林县投资300万种植紫薯;好来客食品有限公司在云浮罗定苹塘镇投资1.3亿建设无公害种植基地,也准备在贺州投资50 0 0万建设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等等。
除了农业,家具以及陶瓷等行业也是粤桂黔跨区域协作中的重要内容。佛山以家具产业闻名全国,数据显示,去年南海区家具企业在桂黔地区的原材料采购就已达到5亿元之多;陶瓷品牌蒙娜丽莎在藤县设立两家全资子公司,投资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建成占地约170 0亩的生产基地;
产业对接的越发顺利,为佛山南海承担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试验区(广东园)的建设注入一针强心剂。在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暨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召开之前,佛山市南海区工商联曾联合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走访粤桂黔高铁沿线的各市(州)及下属部分县区,邀请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前来参加今次的产业合作对接会。
“今次走访,氛围比以往好了很多。对方对粤桂黔合作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热情,特别是黔桂两省市(州)都很关心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规划,都提出要主动融入我们的大湾区的建设。”南海工商联党组书记谭国洪认为,佛山市南海区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产业基础扎实,辐射带动力强,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一个全方位的辐射大湾区的粤桂黔产品集散地、中转站和对接站,也可以成为黔桂两省地区进军大湾区的桥头堡,南海大有可为。
合作新课题
城市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自2014年底,贵广、南广高铁正式开通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启动以来,沿线13个市(州)积极建立常态化的合作联席会议机制,持续深化协调对接产业、经贸、金融、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高铁经济带已达成合作项目160多个,投资总额达2500多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和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暨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的主题,是“携手合作推动乡村振兴”。
事实上,本次大会还是三省(区)携手展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成效与经验的重要平台,对促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要素流动、共商乡村振兴为重要内容的区域协同发展之路,对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更高层次开放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佛山市市长朱伟在解读这一主题时表示,“将更加聚集下沉到基层的项目,聚焦龙头企业带头作用,聚焦搭建乡村振兴的合作平台。”
体现这一主题的,是佛山早在今年5月份牵头拟定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乡村振兴共同行动倡议》。重点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向来展开,希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同时,《行动倡议(草案)》还结合发展实际,提出共同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倡议,包括:“一村一品”示范行动、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行动、“互联网+新型农业”行动、龙头企业带动行动、乡村人才交流共育行动、特色乡村文化推广行动、旅游市场资源共享行动、美丽乡村共建行动、党建结对共建行动、精准扶贫攻坚协同行动。
具体而言,《行动倡议》指出,未来筛选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具有特色资源的乡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强镇强村,力争培育扶持一个示范村形成一个优势品牌,示范引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打造特色品牌农业,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区域合作,共享绿色经济发展成果,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融合的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共同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三农”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鼓励区域内龙头企业牵头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全面带动农村在产业、环境、人文等方面高质量发展。依托龙头企业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依托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人才交流机制,鼓励党政干部相互挂职学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思维、激发新活力、开拓新局面;挖掘红色文化、长征精神、历史名人、文化古迹、传统村落、民间文化、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为纽带,打造特色文化交流平台,推动特色文化交流、巡展、合作等;共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动实现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形成粤桂黔联动的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建立和健全环保协同治理机制,通过信息互通、技术帮扶、联防联治、项目合作等模式,共同探索区域协作治污新路径;探索村企、村村党建结对共建模式,强化交流协作,互相学习先进经验。合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贯彻中央扶贫攻坚决策部署,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实现共赢,全面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发展中第一个有着明确主题的纲领性倡议。
“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高铁经济带建设发展的内涵,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朱伟表示。
广东省副省长黄宁生认为,高铁经济带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在这方面已做出有益探索。“三年多来,佛山、柳州、都匀都已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各方在规划编制和实施、合作体制机制建立、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与交流以及生态环保联防联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开了全国高铁经济带联动发展的先河。”黄宁生说。
深思考
佛山何以承担广东园?
胜在一个“快”字
放眼全省,佛山既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不是创新资源最集聚的地区,为何最终能承担起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重任?有舆论认为,佛山胜在一个字,“快”。
时间回溯至2014年12月26日,贵广、南广高铁全线通车。广州市往贵阳市方向,在贵广高铁以“D”字打头的2896车次的首发列车上,时任省委书记胡春华、时任省长朱小丹率领包括时任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在内的4个高铁沿线城市主要领导,在贵阳签署了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
在回程路上,胡春华把随团的各市主要领导人叫到旁边,提出希望各市好好想想,怎么样借贵广、南广高铁的联通,谋划区域的经济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怎么和广西、贵州沿线城市加强合作的问题,春华书记给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后来在接见来自粤桂黔三省区、沿线13市(州)政研室的“智囊团”时,刘悦伦首次透露了这个细节。
作为最早参与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的单位之一,南海区政研室在接到刘悦伦指示之后迅速作出反应,9天后,2015年1月4日,关于如何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建设的第一份方案就已经上报至佛山市委。4天后,市、区两级政研室又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赶在春节前,最初由南海区提出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设想被升格为市级,由市里向胡春华打报告,申请在佛山建立“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实验区”。胡春华很快签字表示支持,并批给省发改委具体落实,省发改委一位副主任来到佛山,听取佛山方面汇报。
省委同意后,4月,南海区开始起草规划。规划的编制单位,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这家公司曾参与过《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编制。5月,规划通过专家评审。8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出批复,表示原则上同意《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并提出请佛山市人民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认真组织实施,努力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打造成为高铁经济带发展先行区、粤桂黔创新创业合作集聚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珠三角西部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区和新型城镇化创新建设示范区,为三省(区)更大范围的合作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
2017年,广东省发改委正式在官网发布《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实施方案》。
按照省政府批复的总体规划,试验区广东园将以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核心,面积约8.58平方公里。试验区以佛山高新区南海园为主体区,面积约92平方公里;扩展区包括顺德、禅城、三水、高明等四个分园及云浮分园。未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将聚集沿海、西南、西北地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研发基地等,双向互动。目标是10年之后,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事实上,如果从佛山西站乘坐高铁继续东进,仅需10分钟即能到达广州南站,再往南甚至就能到深圳北站。正因为如此,有舆论认为,何不由广州、深圳承担起“广东园”?
粤桂黔三地特点明显,广东制造业发达、消费力强,广西和贵州农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三地在过去跨区域合作的经验中,广西和贵州主要承接来自广东的产业转移、资源对接。以梧州市为例,梧州市副市长徐文伟透露,该市接近60%的产业转移项目,均来自粤港澳地区,其中不锈钢、陶瓷产业则完全由广东转移过来。
对桂黔两省而言,广东更像是一个产品输出集散地,而不是产业输出的集散地。因此在市场流通的层面,各类要素的运营成本可做到最低,利润方可做到最大。
在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暨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的分会场、2018第四届粤桂黔名优农产品食品展示博览会上,广西南宁金之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展,该企业是广西地区生产火龙果的龙头企业。
“不可能去深圳或者广州的啦,租金贵、水电贵、物流贵。一斤火龙果能赚多少钱?如果我们要把火龙果卖到外面去,佛山算是广东最适合的集散地了。不论是陆运还是水运,都相当方便。”在摊位上,广西南宁金之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2014年底
时间轴
粤桂黔三省(区)共同谋划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从2015年起,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13个市(州)每年一次,以“开放、合作、共赢”为主题召开联席会议,先后推动建立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广西园和贵州园。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推动,取得良好成效。
2015年
广东率先在佛山设立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并推动试验区云浮分园建设。佛山成功举办以“开放、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建设工作现场会暨首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联席会议等活动。现场达成合作项目71个,投资总额1021亿元,涵盖基础设施、金融合作、产业贸易等领域。2016年、2017年,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贵州园)相继设立,并举办第二、第三届联席会议等活动。
2016年
佛山创新举办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促进民间投资大会,成立粤桂黔促进民间投资7大联盟,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机制,激发起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的市场活力。
2017年
在全面总结推介前三届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活动规模扩大到泛珠区域,合作内容进一步拓宽和细化,以“携手合作推动乡村振兴”为主题,召开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暨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粤桂黔高铁经济带13市(州)领导审议通过并签署,《行动倡议》未来将重点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