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人物 艺术
  • 正文内容

童道明为现代人读懂契诃夫免费送书

阅读:1781 次 作者: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日期:2018-07-24 09:09:36
基本介绍:

  为纪念著名剧作家契诃夫逝世114周年,由童道明编剧作品的《契诃夫四则》剧本朗读演出近期在蓬蒿剧场上演,现场北京人艺演员濮存昕、国家话剧院演员尹春德,青年导演李唫作为嘉宾也应邀参加了此次演出,他们各自在舞台上用一段与契诃夫作品有关的演出片段向这位戏剧大师致敬。

  《契诃夫四则》是继《三滴水》系列之后童道明又一部与契诃夫有关的戏剧作品,分别由《在别墅里》《变色龙》《欣喜》《歌女》四段契诃夫短篇小说改编而成,由尚垒执导,国家话剧院演员刘丹与刘汉祥等六位青年演员以朗读剧加表演的形式展现。新京报记者专访童道明讲述此次为何再度选择在创作上对话契诃夫,他认为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年龄层的观众去读契诃夫的作品,都能从中找到认识生活的角度。

  为何要读契诃夫?

  契诃夫写的事现在依旧发生

  契诃夫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一生创作了八百多篇短篇小说,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童道明认为“契诃夫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他认为的真实的生活方式和认识生活的角度,让我们不主观臆断地凭个人好恶来面对这个世界,通过创作《契诃夫四则》中不同的四个故事,我希望观众可以很自然地感知到世界的好与坏、美与丑、成功和失败、幸福和悲伤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那么自然地存在。”

  契诃夫生前的作品只有一个剧院在演,但在去世半个多世纪之后,他的声誉一直在不断地提高。童道明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作品的现代性。在创作之初,契诃夫就发现了现代性中隐藏的种种隐忧,直到今天,他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依旧在我们的身边时常发生着。在那样一个时代便在作品中去着力表现现代性,可以说契诃夫是非常了不起的。”

  他的“善良”启发我们懂悲悯

  “善良”是契诃夫吸引童道明的另一特质,以至于在他自己第一本散文集《惜别樱桃园》面世时,编辑让他写一句最想说的话,写下的便是“喜欢联想与善良”。童道明认为“契诃夫的作品往往不是写人和人之间的矛盾,而是从一个个鲜活幽默的故事里反映一个群体的生活,以及他们和社会的关系。”比如《樱桃园》,它是世上少有的一部从诞生至今每年都有演出记录的经典剧目。如今全世界的观众进入各自国家的剧场观看《樱桃园》,显然不是对遥远的俄罗斯19世纪末的阶级变动感兴趣。童道明觉得“通过《樱桃园》,契诃夫让世人知道了,为什么迈过新世纪门槛前的我们,心中会有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杂感受。同时启发我们这些和冷冰冰电脑打交道的现代人,要懂得多愁善感,要懂得在复杂的感情世界中徜徉。”

  童道明认为“契诃夫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是他的悲悯情怀”。在中国很多有成就的戏剧家都是契诃夫传统的继承者,他认为“曹禺就是中国剧作家中最早发现契诃夫戏剧之美的,1935年他的《北京人》就是向契诃夫学习之作”。但童道明也有遗憾,“目前真正的契诃夫作品出版种类和数量还是很少,他的作品没有得到世人的关注是这个时代阅读的遗憾。”

  一生不忘恩师嘱托

  童道明22岁那年在莫斯科大学选读了契诃夫戏剧班,指导老师是拉克申,后来成了苏联著名的学者。童道明仍然非常感谢拉克申的知遇之恩,他回忆“当年上到大学三年级时,我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国治疗,临行前拉克申老师对我说‘希望你回到中国之后,不要放弃对契诃夫和戏剧的兴趣。’这句话对童道明影响很大,决定了他毕生的学习方向“契诃夫和戏剧”。

  八十岁开始写公号

  童道明眼中契诃夫是个谦虚的人,这不仅是因为他在哲学理念上接近谦卑,而是他从来不以自己是个大作家自居。童道明认为学习契诃夫应该从他的简洁开始,因此长期以来他发表文章都有对字数控制的自我要求——稿件在报纸上发表要在1500字以内。去年童道明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但同时也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定,每篇文章最多不能超过400字,一年间童道明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已经发表了许多文章,但每篇字数均在标准内,他认为这样严格的要求也是自己学习契诃夫最直接的方法。

  1500本书免费签名赠送

  童道明为现场看《契诃夫四则》的每位观众签名赠送由他翻译自作家伊利亚·爱伦堡的作品《重读契诃夫》。这是他在莫斯科留学期间所买的一本著作,当年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将它翻译成中文版让更多中国人看到这部伟大的作品,进而走近契诃夫,而这个愿望直到今年7月1日正式出版而得以最终实现。随后童道明自费购入了1000本,同时由于没有收取任何酬劳,出版社决定再赠送他500本作为稿费,因此这1500本书成为近期童道明的“新事业”,他想用免费签名赠书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契诃夫。


标签:文学,解读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