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40年来,余杭区争做杭州改革开放排头兵,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在社会治理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改革探索,积累了许多值得总结借鉴的经验。尤其是近年来,余杭区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通过“互联网+”创新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构筑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体化办案系统开通案件信息"高速公路"
杭州市余杭区发生一起交通肇事案,公安民警将案件提请余杭区检察院批捕后不到1分钟,该院案件管理部副主任郑惠敏的电脑上一体化办案系统就提示:有案件等待接收。她轻点鼠标,此案的卷宗及法律文书立即被“一键接收”。同时,相应的数据、文书被自动导入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这起交通肇事案在余杭区检察院实现了快速立案。
郑惠敏说,以前,公检法司各部门虽然都有自己的网上业务办案系统,但各部门之间互不相通。一体化办案系统的使用不仅打破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还架设起了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桥梁”,办案各环节更加顺畅了、办案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以最近余杭区公安分局新提请批捕的一起诈骗案为例,此案有80多名犯罪嫌疑人,以前立案至少要1天,但现在10分钟就能完成。”
去年7月,随着浙江省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试点运行启动,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法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疾步而来。借助杭州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信息科技等方面的多重优势,余杭区在执法办案领域破除信息壁垒,打通数据通道,开展跨部门网上协同办案。今年4月,全省政法机关一体化办案系统应用推广现场会在余杭召开。在一体化办案系统内“奔跑”的各项案件信息和数据,让处在执法办案各环节的干警都感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高速、高效。
此外,案件通过一体化办案系统在不同政法部门间网上流转的过程,也是政法各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协同办案的过程。依托一体化办案系统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政法各部门案件办理网上流转,办理情况、信息全流程在线,公检法机关都能够看到案件流程不同节点、阶段的办理期限、办理结果,实现了案件办理的全程留痕,可追溯、可监督,进一步促进了规范执法、公正司法。
变革还不止于此。余杭区运行一体化办案系统的过程中,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系统各项功能,推进数据、信息的深度应用。比如,余杭区还研发一体电子证据共享平台配套辅助一体化办案系统,试行网上办案单轨制,自7月1日起,率先实现交通类刑事案件网上单轨制办理。大数据的运用、分析,将更有效地辅助办案、服务科学决策,为智慧政法建设奠定大数据的坚实根基。今年以来,余杭区一体化办案系统顺利推广,完成各类案件逮捕协同1030起、起诉协同1346起、审判协同870起,协同率领跑全省。
“超级大脑”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扎实,坚如磐石。多年来,余杭始终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充分运用“枫桥经验”,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实源头治理这篇大文章。
走进余杭区基层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可以看到液晶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区近半年以来矛盾纠纷总数和处理情况、近一个月的纠纷变化趋势、纠纷类型排行以及纠纷的热力分布等。这正是余杭区“社会治理·矛调在线”平台,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区社会矛盾各类信息资源“一网打尽”。大屏幕背后在运转计算的,就是余杭区社会矛盾治理的“超级大脑”。
今年8月,余杭区欠薪办通过与银行建立的沟通机制发现,余杭某建设项目专户8月份无资金流入,也没有资金发放。余杭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通过“矛调在线”平台进一步比对关联信息,发现该项目在今年1月已发生过一起群体性欠薪纠纷,于是通过算法模型发出预警。接到预警指令后,崇贤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执法人员立即到项目地走访,果然发现一个粉刷班组18名工人的工资未发放到位,包工头失联,执法人员随即将核实的信息上报“矛调平台”。在“矛调在线”平台的统一调度下,街道、劳动监察、住建、公安等协调行动,包工头逃无可逃,最后主动联系劳动监察部门,18名工人悉数领到工资。
作为信息经济、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地区,余杭区在面临人员结构复杂、传统和新型矛盾纠纷增加等严峻形势时,对传统的社会矛盾治理体系进行锐意改革。在建设“城市大脑”的整体框架下,建设“社会治理·矛调在线”平台,通过打通各类系统间数据传输和功能互通壁垒,建设专业领域一体化处理平台,整合全区6000多个组织机构的矛盾化解人力资源,再造社会矛盾化解处置流程,实现了全区社会矛盾“一网整合、一体协同、一站服务、一套预警”,建立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社会矛盾智慧治理新模式。该模式获得第五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优秀奖,并入选中央政法委、中央电视台一套“枫桥经验”55周年政论片《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
此外,余杭区“社会治理·矛调在线”主平台及专业领域一体化处理分平台为纠纷当事人提供全流程在线服务。当事人在处理交通事故、网络交易等各类矛盾时,可以全部通过在线处理完成,实现“一次都不用跑”,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同时,通过积极探索社会矛盾的源头治理、预测预防、多元共治,余杭区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基层治理四平台”挑起基层社会治理“大梁”
“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彻底破解基层“看得见但管不着”的难题,余杭以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为目标,加强“基层治理四平台”和全科网格建设,着力化解镇(街)“责大权小”矛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改革创新。
“围着问题转,贴牢一线干”,余杭区着力打造以“区基层治理综合指挥中心+镇(街)综合信息指挥室+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平台’+全科网格”为组织架构的基层治理体系。为了让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除省里规定的下沉部门外,余杭将公安、城管、国土、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基层站(所)1500余名执法力量纳入属地管理,全面提升镇街统筹力和基层治理能力。
“四平台”,听上去高大上,却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服务内容几乎涵盖群众生活的每个角落。在临平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江西人廖芳芳拿着受理通知书,满意地离开居住证积分受理窗口。杭州开启积分落户新政后,怕耽误孩子入学,她在余杭买房后立即申请落户。对窗口工作人员吴珏来说,她每天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就是为像廖芳芳这样的办事人员“派单”,通过基层综治治理信息平台,她必须第一时间将业务单流转给“四平台”的相关职能部门,确保群众办事顺畅高效。“现在的基层社会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临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邱惠良,亲眼见证了12个部门基层站所、百余名执法人员下沉,和网格“一长三员”扎根城乡社区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构建完成,“以前,很多问题矛盾基层看得见但管不着,现在这样的困扰终于没了。”
德治鼓励人心良善,法治维护群众权益,自治引导公众参与。以四大平台为基础,“专业+服务”的全科网格让基层治理提高一个新的水平。余杭划分网格1462个,配备专职网格员1500余人,实名认证兼职网格员近3万人,让余杭的每一片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
统筹基层治理“一盘棋”,打造全科网格“一张网”,凝聚区镇两级“一股力”。今年1-11月,余杭区共开展网格检查143.2万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2.4万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596起;信息系统受理各类事件395768件,办结394983件,办结率99.8%以上,实现了最大限度发动群众参与、最大限度采集基础数据、最大限度应用数据、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的目标。
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水平全面提升,民生诉求主动对接,“平安余杭”“幸福余杭”的基层基础不断夯实。(记者 林丽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