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资讯
  • 正文内容

月明之夜与故乡相遇 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启文学“七夜谈”

阅读:980 次 作者: 来源:封面新闻 发布日期:2023-02-05 23:40: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学网分享的文学资讯。

  月明之夜,在文学里与故乡相遇。2月5日,元宵佳节,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策划的人文漫谈节目《文学馆之夜》“第一夜”正式上线。首期以“创造我的故乡”为话题,多位作家展开漫谈。“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众多网友在线上,共同邂逅这场隐藏在“文学馆之夜”中的故乡情愫。

  从故乡出发,“创造”故乡

  元宵节以后,年就跑远了。很多人要离开家,离开故乡,开启新的一年。故乡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的肉身和灵魂,有着怎样的意义?它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又有怎样的体现?

  1921年5月,鲁迅短篇小说《故乡》发表于《新青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我们对鲁迅的《故乡》最深刻的记忆。时隔百年,回想先生开启的情感模式,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作家李敬泽领衔与导演贾樟柯、小说家双雪涛、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员李蔚超一道,从“故乡”出发,追寻生命里的创作领地和精神原乡。

  节目第一期便由鲁迅的《故乡》出发,继而聊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由此各个嘉宾展开谈话挖掘各自内心深处的故乡感。

  李敬泽妙语如珠,“飞出去了,走出去了,到最后你发现你有个心病,这个心病叫故乡。”双雪涛认为,故乡本来就是一个地理,但是故乡的人是很重要的。在李蔚超看来,现代文学上两大故乡,一个是绍兴,一个就是沈从文的边城。贾樟柯认同距离带来的效应,“如果你没有离开,就产生不了故乡这个概念。故乡有两个,一个是真实存在的故乡,一个是想象中的故乡。”

  山川河流、血亲关系、乡音都是代表着故乡的精神符号与情感寄托。对于故乡的书写,贾樟柯的感受是,“回到用母语的方式思考让人更自由。”双雪涛说道:“方言为写作带来节奏。”节目最后谈到,“故乡,是给你出发的身份”,故乡的存在也是为了告诉自己,你是谁?你从哪里来?

  每个人的故乡,都势必成为“我是谁”这个问题答案的一部分。那个汇聚了我们生命最初爱恋情愁的体验,长大后想要逃离又难以割舍的地方,或许也藏着很多人生问题的专属答案。借助电影和小说的形式,拍出《小武》《站台》等发生在汾阳县城故事的贾樟柯,写出沈阳工业区精神乡愁的双雪涛,用艺术的形式各自“再创”了自己的故乡。

  故乡在远方,也在我们的心头。故乡埋藏着每个人的童年回忆、成长记忆。于文艺家贾樟柯、双雪涛来说,他们的作品都暗含着家乡的影子,贾樟柯电影里的汾阳,双雪涛笔下开往远方的火车……尽管,“故乡是离开后再归来,终究还是要离开的地方”。贾樟柯记忆里汾阳大院里各种职业的住户,双雪涛记忆中沈阳工厂里穿着工作服回家的父母……都是沉重且深厚的故乡感。

  七个夜晚,七场漫谈

  《文学馆之夜》是由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作家李敬泽领衔,由文学、艺术等各界顶级嘉宾参加的4人漫谈节目。节目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录制。

  节目分为七个夜晚,七场漫谈。除了谈故乡情愫,还会聊亲密关系、说话之道……本节目于中国现代文学馆录制,由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组局,以对话聊天的方式与多位文艺界的嘉宾们展开漫谈,与热爱文学且认真生活的每一个人分享。(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珈汐)


标签:文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