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有一姓赵的富翁,家里有一座明月楼,请人为之写对联,大多数不能令他满意。有一天,赵孟頫路过扬州,富翁听说后,把他迎至明月楼,用丰盛的酒席款待。席间所用的大多是银制的器具。酒过三巡,富翁拿出纸笔,请求赵孟頫替明月楼写对联。赵孟頫略一思忖,挥笔写道:“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非常高兴,觉得是明月楼最好的对联。于是把酒具全部撤下,送给了赵孟頫。
《南濠诗话》中记叙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博学多才的赵孟頫,不仅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还是一个诗人。“江花江草诗千首,老尽平生用世心”,便是他对自己的写照。
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然而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只能在坎坷忧患中度过。
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他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又身处宋元交替的年代,不能不经历矛盾复杂的一生。后来赵孟頫作为南宋遗族而出仕元朝,人们又对他有诸多非议,“薄其人遂薄其书”,由鄙薄他的为人,进而贬低他的书法艺术。事实上,赵孟頫善篆、隶、真、行、草书,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他的绘画成就也很高,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元诗选》中载有赵孟頫写西湖岳飞墓的一首七言诗:“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山光水色不胜恋。”人们评论说,写岳王墓的诗词,已不下数十百首。称得上脍炙人口的,只有赵孟頫的这一首。从诗中可以看出,赵孟頫终究也流淌满腔热血,他的心是与岳飞相通的。
作为书画家兼诗人,赵孟頫的题画诗,以诗寄情,愈加精彩。尤其是山水画上的题诗,大大丰富了绘画意境,一幅幅画卷充满了人与自然同乐的情趣。比如他题《牧牛图》:“杨柳青青柳絮飞,陂塘草绿水生肥。一犁耕罢朝来雨,却背斜阳自在归”。前两句描写自然山水,后两句刻划牧牛之乐。两相映衬,使整幅图卷充满乡村风情,又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无疑比简单地模山范水更有生命力。
元代文学家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了一个故事:元代文人虞集,曾拿着自己写的诗去拜访赵孟頫。诗中有这样两句:“山连阁道晨留辇,野散周庐夜属瞳。”阁道即栈道,辇是古代用人拉的车,属是注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晨时分,车子在与绵延山脉相连的栈道之前停下来,山野间散落着稠密的房舍。夜色已深,诗人仍在挥毫赋诗。赵孟頫读了一遍,思索着说:“两句诗的意境很美。但是如果将其中的‘山’字改成‘天’,将‘野’字改成‘星’,就更加妙了。”虞集仔细一想,尽管他只改了两个字,诗句的意境已大为改观。一个天字,凸现了阁道的高险之状,而且比山字更显空灵悠远。一个星字,使画面有了一种由地而天的感觉,境界为之大开,不由十分钦佩。
《涌幢小品》载:无住庵主画《圆泽三生公案》,笔法高古。宋元题诗者二十余人,皆是梦话。赵子昂绝句云:“川上清风非有着,松间明月本无尘。不知二子缘何事,苦恋前世与后身。”趣识独为超迈。别人的题诗都在说梦话,赵孟頫却是趣识超迈,评价不可谓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