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了院子里高墙下的四角天空。”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家鲁迅先生在文章《少年闰土》里面的名句,个人觉得,放在电影《看上去很美》的小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上,同样很受用。小主人公方枪枪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整日关在被古老的高墙围住的幼儿园里,被老师们规规矩矩地调理着,只看见了高墙下的四角天空,缺少了一份对天空的思考和追逐。
与其说是幼儿园,不如说是一个制度齐全的社会的缩影,无辜的孩子们成了牺牲品。每天早上起来按时上厕所、吃早餐、学知识、做游戏、吃饭、睡觉,看起来是非常健康合理的生活,但也少了一些思考与创造的空间。
方枪枪是想要突破这一重枷锁的人,可是他失败了,被打压,被笑话,甚至被孤立。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对于方枪枪,心里是满满的喜爱与心疼。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是被强权制度打压的弱小者,是社会的缩影,时代的烙印。
方枪枪,是一个尖锐,有冲击力的名字,但是却又自相矛盾。因为他姓“方”,枪哪有方的?这好像给人暗示,尽管他想反抗,想突破一重重规矩和制度,但是他的前面,就是有一层方方正正的东西束缚着他,叫做“规矩”,他摆脱不了。这个东西,好像是厚厚的围墙,又像是缚手的枷锁。
方枪枪的哭声最先出现在影片中,响亮而透彻。我觉得开始的声音就预示了方枪枪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孩子,他敢哭敢笑,敢做敢闹,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就像显微镜,更像望远镜,探索和冲击着这个规规矩矩的世界。第二次哭是因为李老师剪掉了陪伴他多年的小辫子,低沉的音乐和冰冷的剪刀出现,让人毛骨悚然,方枪枪被伤害了,打压了。
李老师说,来到了这里,就要按照这里的规矩生活,剪辫子,自己穿衣服,按时睡觉,谁都不能例外。看到方枪枪一个人孤单单地在旁边看着同学们做游戏,心里很悲凉。
他为什么不合群?因为他还没有被同化,他不想被人束缚。他反抗了,他对气呼呼的李老师做鬼脸,他欺负同学,说李老师是一个妖怪,怂恿大家把李老师绑起来。虽然他一系列反抗活动失败了,但是他却成功地表明了自己是一个勇敢的人,也证实了自己不小的存在感。
每一个人都在追逐着小红花,方枪枪也曾这样,后来他放弃了。他看到南燕的小红花被没收了,把自己珍藏的小红花送给她,可是却被南燕丢掉了,在她眼里,只有老师给的小红花才算数,才最有威信力。老师把孩子们训练成了听话的战士,这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罪过呢?
方枪枪看到了高墙外的大哥哥大姐姐身上的大红花,他想长大,想离开幼儿园。园长对他说,以后你会发现,幼儿园是你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真的吗?方枪枪一定不会这样想。
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最单纯的,最固执的,大人们想要试图探索它,改变它,其实并不容易。如果把孩子们的童真扼杀,让他们不敢想象,不敢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真是最残忍的一件事情。当孩子们的活泼好动变成了不用思考,每日规规矩矩的生活,那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世界需要孩子们的新鲜血液,去呼唤希望和未来。只有祖国的小花朵们充满活力和朝气,才可以让社会充满生机。
导演张元把小小的幼儿园演绎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会,他想说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一层层的束缚压迫着,弱者惧怕强者,强者惧怕更强者。幼儿园里面的最高领导者是园长,再是李老师,张老师们,他们习惯了指挥孩子说话做事,觉得自己是上级,当有更高级别的人出现,他们就习惯性地卑躬屈膝,阿谀奉承。汪若海的爸爸没有点明身份之前,说要接走孩子,李老师冷漠地说还有一个小时才下课,等园长介绍了汪父的特殊身份,李老师连忙和他握手,热情地带他参观。汪父问起为什么有两个小朋友没有小红花的时候,老师们忙给他们贴上了小红花,毫无原则可言。
这是现实社会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在小小的幼儿园,也不例外。张元在明确地抨击和讽刺这样的事情,把社会的种种恶习表露出来,告诫世人。但是很多人说,张元在拍摄影片的时候,让孩子们按照他的方式去表演,也是一种刻意,也是一种罪过,他们说孩子们不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单纯的心就应该无忧无虑地享受这个世界。把孩子们搬上银幕来警醒世人,我觉得没有错,总要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情,还原社会的真相,批判社会。如果没有人敢做,敢拍,谁又会为之动容,发现良知呢?张元是一个勇士!
快要结束的时候,方枪枪躺在石凳上,想着什么事情。或许,他想要自由,想要理解,想要被关注,想要长大。他觉得长大了就可以自由了。当枪可以突破困住它的牢牢枷锁,他就真的自由了。可是,世界上没有方的枪,这些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也很难消失殆尽。
影片中所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或许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不可能不重演。但只愿这样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导演,越来越多,那些丑陋的现象,越来越少。
高墙总会倒下,天空终会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