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是戏剧的根,导演是戏剧的魂,演员是戏剧的树木,剧目是戏剧的骨头。”演员冯远征昨天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发起的“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启动仪式上如是说。该项目将面向全国编剧人才,公开征集剧本,最终选出最具潜力剧本助其搬上舞台。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张鹏表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经累计资助项目400余项,其中近一半是舞台创作项目。但是反观历年基金支持的各个项目,真正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并不多。剧本荒、创意荒的问题是当下剧本创作一个突出的问题。为了真正从戏剧创作的源头性、基础性环节做起,扎实推进戏剧相关行业的长远发展,我们推出了‘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作为艺术基金扶持的公益型项目。”
张鹏介绍道:“由于受财政资金使用要求和管理成本所限,目前基金扶持舞台创作的周期一般在两到三年左右。但从国际上来看,一部好的剧本从大纲、打磨、修改到二度创作、最终舞台呈现,最少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我们希望依托这个平台延伸基金扶持的链条,从源头开始,扎根人民,推动艺术创作良性循环发展。”
著名导演王晓鹰会上指出:外国经典名著的成功经验很有参考价值。“当年曹禺先生通过阅读世界经典名著,首先学习到的不是技巧而是戏剧的艺术规律,首先建立的不是戏剧的功利而是戏剧的艺术价值观,而且这种艺术规律、艺术价值观已经深入、蛰伏于他艺术创作的‘潜意识’当中,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二三十岁的年纪就写出了中国戏剧的传世经典,而且他所有可以称之为经典的剧作,表现的都是他当时所处时代的真实的社会生活,都是不折不扣的‘现实题材作品’。”
戏剧家林克欢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三十年都面临整个人才交替的大时代。目前世界各大剧院艺术总监大多数都是四十多岁的。而且他们用很大精力和资金培养一批二三十岁的年轻编剧人员,采取国家剧院委约作品的方式,让年轻作者的作品能在大剧院里跟观众见面。不在于创作者取得多大成功,而在于培养人才。
林克欢说:“我们现在也面临非常关键的人才交替时代,老一代戏剧人先后退休,相继离开了。我们不仅仅要收割,而且要播种,可以采取送学校进行短期培训的方式,可以有短期培训班,可以请著名的有成就的作家收徒……大家一定共同努力,创新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更多人才走到前台,促进我们戏剧艺术的发展。(记者 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