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21年后登上舞台,续写了文学的传奇。3月26日,话剧《尘埃落定》在天桥艺术中心首演,以凝练的篇幅再现了原著的精髓,带给观众文学与戏剧的双重感动,也再次使观众感受到厚重的文学原著赋予剧场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能量。
该剧在天津预演时,原著作者阿来就激动地几度热泪盈眶。首演结束后,阿来更是欣然登台向主创致谢,在他看来,“3个多小时的时间,在这样局促的空间,展开那样一个世界,展得丰富锐利智慧,我觉得非常圆满。”戏剧改编得到原著作者和台下观众一致的肯定,无疑是极为难得的。
当年《尘埃落定》获得茅盾文学奖时,曾被称赞视角独特,“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轻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才华”。如今,把这些语言搬过来形容由胡宗琪导演的舞台版《尘埃落定》,似乎也毫无违和感。极具特色的藏族文化为该剧赋予独特的舞台呈现,表面上看到的是精美而鲜明的藏族服饰,内核则是独特的生死观和价值观,以及动荡的大时代对“慢慢过日子”世界的冲击,曾经以为屹立不倒的官寨、土司制度遭遇摧枯拉朽的力量,显得那么脆弱不堪。
阿来是在写了十多年的诗歌后才写了这本小说,原著的语言就富有诗意,这一点在舞台剧中也得到了非常好的保留和体现。剧中主人公傻子以大量的内心独白串联起一个个场景,他既是故事的主角,又是叙述人,以空灵诗意的台词引领着观众穿梭于一个带有淡淡魔幻色彩的世界,看见时代的洪流、膨胀的欲望、无可避免的堕落,使3个多小时的演出显得没有那么漫长。在海报上,出品方将该剧称之为中国版“阿甘”的故事,演出后则有观众表示从剧中那个家族的兴盛和衰亡中看到了《似水年华》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曹路生改编的话剧《尘埃落定》早在17年前就完成了,但却一直未能通过商演进入大众领域。这一次终于得以搬上舞台,与近几年文学经典改编话剧颇受欢迎的热潮不无关系。该剧出品方之一、九维文化近年来陆续运营了陕西人艺版《白鹿原》《平凡的世界》,董事长张力刚深深感知到经典原著对话剧改编和市场经营的赋能,“单靠演出的观众,是不足以支撑(一部话剧)的。但文学的覆盖面要比演出大很多,两者又有天然的契合度。”
从首演几场来看,这部作品质量是过硬的,足以成为今年原创戏剧作品中的佼佼者,但市场的反应还有些慢热,后期还需要更多、更好的营销,让更多的观众认识它。今天北京演出结束后,该剧还将前往杭州、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地巡演。(记者 牛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