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璀璨的灯光伴随着抑扬顿挫的音乐,一对对舞者置身于其中,在这座被称之为“蜂巢”的体育馆内翩翩起舞。而在他们对面的三面看台上,热情的观众组成一个个方阵,亮起灯牌,为自己心仪的选手应援鼓劲。
这就是二青会体育舞蹈的比赛现场,如果你初来乍到,或许还以为自己误入了一场盛大的舞会。但作为一项体育与舞蹈交融的运动,这场比赛在具有娱乐性的同时自然也少不了竞技因素。
8月11日当天,比赛从午后一点半开始展开,选手们在接下来的5个小时内完成预赛、复赛以及半决赛的角逐,这对于体能的考验无疑是巨大的。而顺利突出重围的舞者们在休息片刻后,就得马不停蹄地参加决赛,争夺最后的荣誉。如果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选手们在保持优雅的同时,脸上的汗珠止不住地冒出,汗水甚至都浸湿了背号。
代表上海队登场的陈昊阳和焦怡婷,在十项全能比赛中拿下了一枚珍贵的银牌。尽管心情激动,但他们也感慨这一天确实不太容易。“从中午比赛到现在,由于项目的特殊也不能吃太多东西。”
体力消耗大,这是体育舞蹈竞技性的体现。而从比赛的专业性角度来看,赛事同样不遑多让,在47名裁判员中,除了国际体育总局委派的国派裁判外,还有11名外籍裁判,为赛事的公平公正保驾护航。一曲舞毕,轻伤不下火线的运动员进行简单处理后便重回赛场,赢来观众们的阵阵掌声。拼搏奋进的精神,也展示了体育舞蹈这项运动的风貌。
作为一项只设社会俱乐部组比赛的运动来说,体育舞蹈在中国的成长不同于其他体制内的项目。教练陈帅在谈到区别时也表示,在这个领域内的顶尖运动员都出身于俱乐部。“全国的顶尖运动员几乎都是俱乐部培养的,在成为选手退役后,他们会成为裁判,教练或是领队。”
这是体育舞蹈第一次进入青运舞台,参加这样一场综合类运动赛事,滋味更是不一般。“过去他们更多代表的是个人、俱乐部,这一次代表的是背后的城市。”教练陈帅回答道。
这群少男少女们真的由衷地热爱舞蹈,他们也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练习舞蹈8年的陈昊阳,已经自然地把练舞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谈到自己的提高方式,他介绍称对外交流很重要,“经常会有国外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有时也会外出比赛,有时则是出国学习。”
在教练陈帅眼中,上海体育舞蹈的发展广泛,原因一方面在于这座城市的包容开放为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俱乐部的运营模式更提供了资金基础。“俱乐部通过培训幼儿、少儿盈利、招募生源,作为资金上的补充。但在专业上我们更多的是投入而不是收入,产生了一种良性循环。”
参加二青会的这群运动员们均通过俱乐部培养,再由协会选拔得出。那么选拔标准是什么?陈昊阳介绍称这基于多方面的考量。“首先自己要具有一定的实力,接着老师会通过比赛综合成绩,身体条件,对舞蹈的理解和掌握的技术来进行挑选。”
层层递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再辅以频繁的对外交流,体育舞蹈在我国蓬勃发展自然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