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流淌,大曲馨香。12月3日,由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与《中国作家》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七届“贵州大曲·记忆里的味道”全国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仁怀市温泉大酒店举行。
据悉,第七届“贵州大曲·记忆里的味道”全国征文大赛历时5个多月,4月20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拉开帷幕,于10月7日正式截稿。
其间,大赛得到了广大文学创作者的积极响应,前后共计来稿9206篇,经过两轮评审,评选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30名。
七年沉淀,打造独具属性的文化IP
“贵州大曲杯”全国征文大赛自2017年开启以来,已历时七年时间。七年来,众多优秀作品一一涌现,每一篇文章,都是对过往时光的深情回望,是对那些镌刻在心、难以磨灭的“味道”的一次次深情呼唤,它们穿越时空的阻隔,让作者和读者在字里行间品味到了那份独属于每个人心底的温柔与感动。
当下,“记忆里的味道”已成为贵州大曲的专属文化IP。
其实,贵州大曲酒也自带“记忆”和“怀旧”属性。
正如茅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晓维在活动致辞中提到的一样:“贵州大曲,贵在怀旧,是一份初心的坚守。”
1963年,红粮窖酒诞生,与贵州茅台共同成为当时茅台酒厂仅有的两个品牌之一。
红粮窖酒是茅台酒厂员工内部福利酒,也是贵州大曲的前身。1976年正式更名为贵州大曲。
1999年因茅台酒产能调整策略,贵州大曲逐渐淡出市场。
2015年,贵州大曲荣耀回归。逐渐成长为“超十亿级酱香大单品”。
王晓维表示,贵州大曲凭借其卓越的品质与酱香浓郁口感,深受市场与消费者的喜爱。产品名称中流露出的“贵州土特产”质朴韵味,彰显了其地道的贵州特色。连续七届举办的“贵州大曲·记忆里的味道”征文大赛,尽显品牌“怀旧”的情怀和品格。
可见,贵州大曲不仅仅是一瓶酒,更是承载着深厚情感和珍贵记忆的载体。“记忆”构筑了贵州大曲与消费者间情感沟通的桥梁。贵州大曲通过深度耕耘这一文化IP,聚焦于“记忆里的味道”核心主题,历经七年耕耘,汇聚成强大的发展动能,不仅强化了品牌形象,还使得记忆中的味道汇集无数游子过往的美好记忆,与众多参赛选手踏上寻味之旅。
《中国作家》杂志社加盟,文化影响力再度升级
七年来,贵州大曲征文比赛从公司内部评选出发,到与省作协合作,再到今年与《中国作家》杂志社合作,一步一步拓宽文化影响力。
中国作家杂志社创办于1985年,是国家级文学刊物,也是当今文坛体量最大的文学阵地。刊物刊发的作品多次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电视剧飞天奖"等重要文学、影视大奖,在中文文学期刊上占有独特地位。
此次征文活动,《中国作家》杂志社微信公众号和中国作家网以每月一篇文章的频率,介绍征文大赛的进展,摘选优秀篇什,让征文活动在传播上持续保持热度。持续跟进的宣传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反响。
活动现场,本次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王族在领奖时说道,感谢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与《中国作家》杂志社联合举办的此次比赛。这次比赛是一次文学与美酒的强强联手,是一次向文学发起冲锋的号角。通过强大的宣传渠道,9000多位作家积极参与,用美文、诗歌书写对美食、美酒、茶香等的独特记忆。
正如其获奖作品《喝茶的人》中写到“记得白哈巴先前长满松树,村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松香味,现在闻一闻,那美妙的味道还在。”王族用简短的话语,将读者带到了白哈巴,感受到了那来着远方的乡音乡味。将记忆之味道,由情感升华为哲思!让“记忆里的味道”愈发浓郁……
此次酱香酒公司与《中国作家》杂志社的联合,不仅拓宽了文学创作交流的渠道,构建高规格文学平台,还发动更多的文学工作者深入生活,描绘风土人情,唤醒乡土记忆。
持续打造《这一站,贵州》,让记忆具象化
近年来,贵州大曲品牌以自身为本,结合记忆、味道等关键词多维打造文化IP,进行更广泛的品牌文化传播。
活动现场,还对《这一站,贵州》第一、二季进行回顾,《这一站,贵州》是一档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贵州卫视出品、贵州大曲独家冠名的8集大型人文纪录片,通过“山、水、屋、洞、桥、饰、歌、未来”8个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地讲述贵州故事、展示贵州风景、传递贵州精神。
《这一站,贵州》第一季节目以小切口、小故事的形式,通过24个故事展现了贵州人民的生活和十八大后的变化;
第二季节目邀请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机构的教授嘉宾,共同探索贵州的文化,展示中华大地上多元一体的文化历史;
第三季节目计划以贵州的新老民族节庆活动为切口,展示贵州的多元文化。
贵州被誉为“文化千岛”,这里多民族聚居,文化性丰富多样,节日庆典、生活方式、人文雅意各具特色,成为贵州人最为深刻的记忆味道。
《这一站,贵州》与贵州大曲品牌的合作,节目内涵与“贵州大曲”亲民、有情怀的品牌定位高度吻合,无疑是纪录片与产品品牌的深度共振,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了贵州独特的文化魅力,也让贵州大曲品牌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使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更多人心中“记忆里的味道”。(记者 刘显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