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引领功能
“学术期刊与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要完成‘三大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必须发挥学术期刊的积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期刊与年鉴管理处处长刘普表示,从学科体系建设看,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某一领域知识的系统化集合。学科的形成,离不开新知识的发现和积累。学术期刊通过推动学术创新,记录学术成果,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体系的形成,最终推动和参与了学科发展和学科体系建设。从学术体系建设看,学界对于学术体系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学术体系包括学术研究、学术传播、学术评价、学术资料、学术普及、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一系列与学术活动有关的过程和环节。从学术研究、学术传播、学术评价,到学术资料、学术普及,再到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学术期刊可以说是学术活动的全程参与者。离开了学术期刊,不仅学术体系不完整,学术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从话语体系建设看,话语体系是理论和知识的语词表达,由一系列的概念、范畴、命题组成,而概念、范畴、命题,都是学术问题和议题的载体。学术期刊通过运用概念、范畴、命题及其组合,不仅能够设置议题,引领学术研究和创新,而且还能引领学术话语建设,掌握学术话语权。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崇高使命,也是学术期刊的崇高使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王兆璟告诉记者,在“三大体系”建设中,学术期刊应在充分认识“三大体系”既有问题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责任担当。在学科体系层面,应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引领功能,将研究的既有成果回归到学科体系建设之中。在学术体系层面,存在着学术体系不完善的缺憾,这也是近年来社会与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守正”方可形成正向的学术体系。在话语体系方面,学术期刊应充分意识到“把文章写在中国大地上”这一要旨,在中国化、民族性、时代性等方面突显中国话语。
《江海学刊》总编辑韩璞庚谈到,在“三大体系”建设中,学术期刊应该发挥积极的创造性的作用。首先,在学术体系的建设中,学术期刊要善于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进行学术提炼,以时代热点话题为切入点,通过学术追问,提升为问题,然后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凝练为命题。通过对命题不断深入的理性思索,进入概念范畴层次,系统科学的概念、范畴再经过系统的逻辑建构、科学方法的运用、严密的逻辑论证,真正进入学术体系的建设。在话语体系的建设中,学术期刊必须直面中国的现实问题,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合理成分,要明确中国人的核心价值取向,用原创的学术语言说中国和世界的问题。其次,针对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问题,进行语词提炼与话语言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功无疑对后发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经验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具有世界性意义。而中国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会有重要的启发。因此,中国问题也成为世界学术话语观照的中心,对于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问题的语词提炼和话语归纳,将直接对接主流学术话语体系,从而提升中国学术话语在世界学术领域的认可度。学术期刊应该关注中国实践问题,引领对中国问题的话语言说与表达,将研究和提炼中国问题的话语体系传播于世,从而繁荣指向中国问题的学术研究。再次,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精华。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是在全球化的特定时空背景下展开的,我们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必须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与西方文化的积极成果,兼收并蓄,综合创造;总结提炼出反映现代化实践的新的学术语词,建构起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学术话语体系。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罗时进认为,期刊论文和著作是学者构建学术理念、表达学术思想的主要载体。相比较而言,期刊论文更能凝练学术观点、表达学术立场。学科体系建立在学术体系基础之上,而学术体系又由一定的话语体系构成,三个体系是一个整体,学术期刊并不对其中某个“体系”负有特别责任,其总体责任只有一个——学术建设。当然,学术体系在三大体系中无疑具有核心地位,它对学科体系具有构筑性、组成力,对话语体系具有规范性、引导力。每个时代学科和话语的守恒或更变,都在学术体系的坚持与变化中体现出来。故而学术期刊要在把握学术规律上有高度和定力,在栏目设置上有方向和立场,在选题安排上有规划和特色。
加强编辑学术共同体建设
学术期刊在“三大体系”建设中承担着重任,扮演着重要角色。王兆璟认为,发挥学术期刊在“三大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有三个方面非常关键。一是自主性。我国绝大多数期刊仍具有“自在”的特征而远未达到“自为”的状态,它的自主性是存有问题的,与新时代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这就制约着学术期刊功能的发挥。二是规范性。近年来,我国学术期刊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规范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学术期刊应去除存在于它身上的“负”加值,完整地回归学术传播与交流的本色中去。三是加强编辑学术共同体建设。就目前来说,学术期刊尚未充分发挥它在“三大体系”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我们还未形成一个规范而有效的编辑学术共同体,编辑工作呈现出“前”时代的特征,不具有新时代的气象。因此,建设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编辑学术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学术期刊的重要任务。
韩璞庚提出,学术期刊应该确立科学的立场,运用科学的方法,秉持科学的思维,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进行话语提升与追问。同时,要善于用敏感的学术眼光审视与捕捉时代热点问题并进行提问,再凝练成命题、范畴。此外,构建学术共同体,以问题为纽带,凝聚学术专家团队,联合攻关,使每个问题都有一个专家群体,进行持续研究与持续关注。总之,学术期刊应该以全球化的视野思考当代中国与世界问题,以中国的立场和观念审视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问题,以中国的学术话语言说中国模式与中国经验,努力打造学术研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学术期刊要在‘三大体系’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应努力突破制度瓶颈。”罗时进认为,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期刊这种几乎约定俗成的分等定级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学界共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但是有些用人单位在人事聘用、成果评价、学术考核中过于机械地按照期刊级别来认定论文质量和学者水平,就会带来不良后果。人才水平、论文质量评价不能单凭期刊级别而论,且这种分等定级将使一部分期刊的生存空间受到压缩,不利于向上提升、良性发展。另外,学术期刊要在“三大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自身也要接受期刊“丛林法则”的挑战。存在和发展既靠质量,也有赖于特色。如果“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学术期刊就难以在学科建设、学术体系建构以及学术话语的形成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
刘普表示,学术期刊要在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碎片化”问题,有些期刊来稿照登,议题设置能力不强,无法引领学术研究。二是脱离现实问题,部分期刊满足于研究纯学术问题,缺乏对重大现实问题的观照,导致学术创新能力不足。三是自主性不足问题,一些期刊深受西方学术范式、话语体系影响,发表文章脱离中国实际,不能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中国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术期刊要不断增强议题设置能力,立足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把学术问题转化为学术选题,引导学界开展研究,进而形成学术议题。学术期刊还应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将理论性与现实性、服务学术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引领学者研究真问题、大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另外,增强学术自信,理性对待西方学术范式和话语体系,发表有价值的、本土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推动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和研究范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