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瑞,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首位华人主席。
近些年中国的学术界进步很快,很多学者做得很好。记得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学者还在做比美国晚10至20年的研究,后来就赶上来了,现在基本与美国平起平坐。
但是,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那就是学术伦理问题。当中国的学术水平已经赶上世界水平时,学术不端问题也必须得到足够重视,否则会引起负面的观感。虽然相关部门就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出台了不少规定,但仍有少数学者不能“令行禁止”,问题还是出在处罚力度上。以美国为例,如果美国一位终身教授出现学术抄袭行为,其教职就没了。科学要追求真理,如果在学术抄袭上妥协,就会丧失信任度。
学术成就也是不能量化的,否则在量化的压力下,就会发生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一些国内学者之所以走上抄袭等学术不端之路,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在学术评价中如果过于注重数量就会影响质量。在欧美高校,没有人会告诉学者应该发几篇论文,而是用质量评判一个人的成就。评判质量时,会邀请世界范围的同行来做公平、匿名的评议。虽然国外的研究机构和高校在评判学者时,也会看量化指标,但那不是唯一指标,而是从学术影响力、成果质量等多个维度来加以评判。如果过于注重成果数量的话,就会失去研究本身的意义。
有一种说法,在中国学术界,社交很重要。如何能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这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学术伦理制度,即游戏规则,而且要代代传承下去。好的学术生态前提是有好的学术文化,当然,这需要时间。
学术中的这种游戏规则,我们也需要传递给我们的学生。在培养学生方面,要告诉学生来这里就是要做“学问”的,即学会怎么问问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除了做学问,还要教他们做人,要给他们树立道德的榜样,注重言传身教。当他们从学校出去时,做人、做事都会了,自然就会成功。
中国学术界也需要和世界各国的学术界交流。世界各地的学者都有自身的智慧,我们要把这些人集结起来,尊重差异和多元,这样才能激发出创新思维。公平、公正、透明、包容应该成为所有学术共同体的价值准则。在学术共同体中,每位科学家都应该是平等的,不受国别等其他因素影响,大家通过彼此的交流增进人类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