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写作
  • 正文内容

郭昌盛:学术论文写作的形式、实质和文献引注

阅读:772 次 作者: 来源:《写作》 发布日期:2024-02-02 18:08: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网分享的学术论文写作范文。

  摘要: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学术论文发表与学术论文的写作密切相关。编辑视角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应当从形式、实质以及引注与参考文献等三个方面总体把关。学术论文的写作在形式上要求文章具备学术论文的基本要素,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引言、主体、结论或结语、参考文献等内容。学术论文的写作在实质上要求学术论文的选题具有问题意识、学术论文研究的内容具有创新性。学术论文的引注与参考文献要求引注体例符合通行标准、引文内容与参考文献真实并准确。学术论文形式上的缺陷、引文与参考文献的不足是其未能通过编辑初审的直接原因,而学术论文实质上的欠缺则是文章被退稿的根本原因。学术论文的成功发表需要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遵循学术规范(引注与参考文献),在形式和实质上满足学术论文写作的要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博士后、博士生备受学术圈日益内卷压力的困扰。学术界内卷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学术论文的发表越来越困难,投稿的成功率越来越低,这一点在法学界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也有不少期刊编辑尤其是专职编辑感慨其接收的海量投稿中鲜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学术论文,退稿率95%以上早已习以为常。学术论文发表难与期刊退稿率高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其背后的原因。诚然,除了众所周知的核心期刊数量严重不足与研究队伍指数级增长之间的矛盾这一原因外,从编辑的视角来看,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形式、实质以及引注与参考文献上的不足也是导致退稿率高的重要原因。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形式要求

  任何写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就是学术论文的呈现形式,而学术论文以什么形式呈现则与学术论文写作的形式密切相关。所谓学术论文写作的形式,是指学术论文是否符合该学科或者该专业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即是否包含了一篇学术论文应该具备的各项要素。学术论文的写作有较为成熟的结构要求,有更具体和普遍的结构形式。当然,学术论文的写作要遵循一定的形式并不意味着学术论文写作的形式是僵化的、不可调整的。学术论文写作的形式可适当调整,但无论如何调整,都要求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学术论文写作的形式是学术规范的重要体现,而学术论文的规范性能提高编辑和作者的交流效率,使研究成果的表述更符合同行评价的思维逻辑,进而提高学术论文投稿的成功率。一般情况下,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当包括题目、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引言、主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或有)等几个主要部分。

  第一,学术论文的题目(标题)。学术论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期刊编辑审稿时最先关注的地方。因此,学术论文题目的拟定对于学术论文的写作以及后续的发表至关重要。学术论文题目的拟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准确原则,即标题应当尽可能涵盖论文的重要内容或亮点,能如实表达论文研究的范围、深度或结论,恰如其分地概括全文,既要来源于全文,又能够代表全文,尽量避免含混、容易引发歧义的语词,这就要求作者在拟定论文题目时要有读者意识。学术论文的标题不能过于空泛、不用或少用“现阶段”“当前”“刍议”“浅论”等表述,一篇学术论文必须有深度,使用“刍议”“浅论”“现阶段”“当前”等字眼本身就表明该文章没有深度或者时效性太强;学术论文的标题也不用“几个问题”“若干问题”“若干思考”等表述,学术论文的问题意识应当集中,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多个问题的论文更像是研究报告,而非学术论文。二是简练原则,即学术论文的题目应当简明,是反映论文中重要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一般由15—20个字的句子或短语组成,不宜超过25 字。当然,论文题目可以主副标题相结合,但不用三重标题,副标题以必要为限度,主要起到解释、补充或者说明作用,即限定论文的研究范围、学科范围,廓清文章的研究对象,标识文章性质等。三是醒目原则,学术论文的题目应当突出重点,能够吸引读者,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看了标题就想看正文。同时,学术论文的题目在形式上要新,体现时代特色,尽量不与现有研究的题目高度雷同,避免老生常谈。常见的做法就是使用提问式标题(例如,中国法学向何处去?),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对论文的关注,启发人的思考。

  第二,学术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为了便于同国内外学界同仁交流,扩大国内中文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一般都要求学术论文同时具备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学术论文编写规则》(GB/T7713.2—2022)建议“为利于国际交流,宜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宜标注与中文对应的外文(多用英文)关键词”;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鼓励中文学术期刊提供论文英文长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好的摘要是一篇短小精干、观点明确的具有独立性的短文。一般是在论文拟定稿后,对全文的内容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加以概括,切忌使用言之无物、无病呻吟、情绪宣泄的文字,尽可能保持客观、中立、专业。最好的摘要效果是读者不需要阅读论文的正文,只是通过摘要和目录就可以了解论文的观点、思想和结构。需要注意的是,摘要不用“本文”“我们”“笔者”“作者”等主观性词汇,而应当以第三人称来写,不用第一人称。关于摘要的篇幅,一般情况下以300—500 字为宜。中英文摘要宜对应,但不是简单的直译,英文摘要可以比中文摘要包含更多的信息,以便于国际交流。关于论文的关键词。学术论文的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检索,从题目、摘要或正文中选取出来用来表示论文主题或内容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是一组标签,是行文脉络的要害节点,是浓缩之后的学术符号和信息载体,并不是论文主副标题的简单分拆。关键词的选取应当具有检索意义,使用具有识别性的专业术语,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要求有特定的、明确的内涵,不应使用太泛指、过分普通、没有识别度的词(比如,完善、建立、重要性、作用、方法、分析、建议、意见、对策、思路等),也不使用过分特别、其他研究者不会想到的语词。在数量上,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宜。至于英文关键词,应当使用地道的英语翻译,切忌生造单词。

  第三,学术论文的引言、导言、问题的提出或者背景与问题等。学术论文的引言通常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理由、预期结果及其意义或价值。引言的作用就是作者要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一个“正当性说明”,即说明文章的研究主旨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该主题、作者是如何思考这一主题的,学界现有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是什么状况、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等等。学术论文的引言一般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领域,即对研究领域的现有成果从客观上进行高度的概括和综述,并对可能造成误解的表述或者关键术语进行界定;二是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目的,即在综述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或缺陷,进而提出文章讨论的实质性问题以及研究目的;三是对文章的研究方法或行文逻辑进行简要的介绍;四是对文章的价值尤其是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进行简要概括。需要注意的是,学术论文的引言并不是一定要先于正文主体部分来写作,而可以在文章主体内容写作结束的时候再写,这样更能强化引言与文章的论点、论据等论证内容的呼应性。在篇幅上,引言通常占正文的5% 左右,一般以600—800 字左右为宜,如果是长文章,引言为1000—1200字为宜。一般情况下,引言或导言前不标序号,问题的提出或背景与问题前则需要标明序号。

  第四,学术论文的主体内容。学术论文的主体内容实际上就是文章的谋篇布局、框架结构问题。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主体内容一般由三到五部分内容组成,且每一部分在篇幅上应当均衡,避免畸轻畸重的现象。学术论文的谋篇布局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每个部分各司其职,二是如何让这些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正文通常包括若干章,章与章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有一定的逻辑关联,可以是论题的演绎,在意义上层层推进,也可以是问题的归纳,在结论上一步步递推。学术论文的谋篇布局需要拟好写作提纲或者大纲,提纲是指导写作、帮助思考的工具,能帮助作者创造出统一、连贯、流畅、结构均衡的论文。当然,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新的思路,可以在写作中修正大纲。此外,写作的顺序可以按照作者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的资料和准备情况来调整,成熟的部分先写,不成熟的后写。需要注意的是,学术论文的写作切忌采用“教科书式”的行文方式,尽可能不要使用“**的概念、**的特征、**的性质、**的作用”等教科书常用标题。

  第五,学术论文的结论或结语。学术论文的结论属于卒章显志的部分,结论是作者对研究结果和论点的概括和提炼,不是摘要或主体部分中各章、节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反映作者对其所研究的问题更深层次的理解。结论可以指出文章论证了什么问题,对现有研究有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也可以是具体的对策建议。如果文章没有结论,可以以结束语(结语)代替,指出文章遗留下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对未来相关研究的设想。在篇幅上,文章的结语以400—600字左右为宜。

  第六,学术论文的作者信息。学术论文的作者信息是文章著作权归属、文章责任承担以及编辑与作者沟通的渠道。一般情况下,学术论文的作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研究方向、通信方式(邮箱或手机号)、职称等。从我国文科类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来看,独立作者署名的学术论文更能受到期刊的青睐。有些期刊直接在其官网上提示或宣布该刊不接收合作作者的论文,这一点在法学类期刊体现得尤为明显。对于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来说,独立研究、独立写作是其传统,因而人文学科的期刊以及偏重人文学科的综合性期刊所刊发的文章也以独立作者为主。因此,文科类作者在研究和写作中应当养成独立研究、独立写作的习惯,尤其是要杜绝和避免未实质参与学术论文写作的人挂名学术论文。

  以上仅是对学术论文写作形式中的实体内容进行的讨论,实际上,在编辑视角下,学术论文写作的形式还包括文章的格式要求,包括:1.文章各级标题、正文、脚注的字体、字号、行间距等是否在全文达到了内部的统一;2.文章是否有明显且较多的错别字;3.文章的重复率是否过高(一般不超过15%),文字内容是否存在前后重复;4.文字表述是否存在明显的不准确、不顺畅的地方甚至是病句等。此外,有些作者将文章初稿、草稿、讲演记录稿、硕博士论文原稿或书稿的部分章节原封不动投稿给期刊,这对期刊以及编辑来说是极其不尊重的做法,期刊及编辑对此类投稿应当毫不留情地退稿,无论作者是何种身份、何等水平。还需注意的是,编辑视角下学术论文形式上最直观的就是作者的投稿是否是Word版本,如果作者以Pdf形式的文稿投稿给编辑部,给编辑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作者不够尊重期刊,因为期刊编辑需要在Word上处理稿件,Pdf文稿虽然能直接展示作者文章的原貌,但因其难以调整而不被作为期刊收稿的主要形式。

  综上所述,学术论文的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形式上的各项要素应当齐全,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待学术论文写作的严谨、认真程度以及作者对编辑乃至期刊的尊重与否。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紧密相连,而作者与期刊编辑之间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如果作者投稿的文章或者作者反馈的约稿要素不全、“缺胳膊少腿”,在形式上就难以过关,遑论发表。尽管有些知名学者的稿件不愁发表渠道,但稿件形式上的完整更多的是体现作者的学术素养及其对期刊和编辑的尊重。因此,学术论文写作形式上的完整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二、学术论文写作的实质要求

  学术论文的写作符合形式上的要求仅仅是作者投稿获得期刊编辑青睐的“敲门砖”,而要真正得到期刊编辑认可并获得发表,其核心还在于学术论文写作的实质审查。学术期刊刊发的学术论文应当在理论上有创新见解,或在实践中有创新应用,或具有重要的文化积累价值。本文将从学术论文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性情况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学术论文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几乎是困扰所有从事科研的人员和在校博硕士生的问题,对于人文社科类青年科研人员来说尤其如此。学术论文写作的问题意识就是学术论文的选题问题,学术论文的选题是学术研究的起点和方向,决定了学术成果转化的成功与否。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作者与同行业、同领域的学者对话和交流的一种形式。学术论文的选题就是要选择一个现有研究尚未解决且有研究价值的学术问题,告诉同领域的学者该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和结论是什么,相比现有的观点和结论有什么更加高明的见解或者新的推进。从学术论文发表的流程来看,作者投稿后首先由责任编辑初审,责任编辑将初审通过的稿件送外审,再将外审通过的稿件提交给编辑部讨论,编辑部讨论后决定刊发。整个流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对论文的选题价值进行说明,责任编辑需要向编辑部说明其提交该稿件的理由,编辑部需要向学界交代为什么要刊发该稿件,该稿件的学术价值是什么,编辑部的意见是什么,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是什么,等等。因此,有些期刊特意在投稿系统中要求作者填写稿件的创新点和创新内容,实际上就是要求作者说明这篇文章的问题意识是什么,选题的价值是什么。

  为了提高学术论文发表的成功率,作者在学术论文写作时需要遵循需要性和适当性两个原则来确定选题。一是需要性或有用性原则。事实上,学术论文选题的需要性或者有用性很难给定具体的表述,但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学术论文的有用性至少可以体现在一个方面,即会不会至少有一个读者因为作者的这项研究或者学术论文而受益。如果一篇学术论文的研究在学术界有着不可替代性或者较低的替代性,那这项研究就是具有问题意识的。学术论文选题的有用性强调该选题是众人关注之事,解决的是公共困扰,而不是个人的困惑。学术论文的选题需要根植社会现实,具备经验和事实的支撑,从实践中来,经由理论的分析和探讨,最终回归到实践中去。学术论文选题的有用性要求该选题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而不是一味地一窝蜂地扎堆热点,尽管有些期刊为了提升其影响因子热衷发表热点问题研究的成果,但长期来看,期刊的学术声誉也会受到影响。二是适当性原则。学术论文选题的适当性原则要求选题的大小、难易程度要适中,这就要求作者在确定论文的具体题目和论证角度时应该实事求是,选择一个自身能驾驭或胜任的、有一定基础和准备的题目,而不是好高骛远、贪大贪深,对于青年研究者来说尤其如此。一方面,选题要落在某个特定的对象、问题上,要“小题大做”,“大处着眼,小处落手”,“小处着手,大处落脚”。另一方面,选题也不能过于宽泛,研究面越大,越容易流于空泛,完成的深度和广度也就难以驾驭。如果青年研究者选择一个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专业素养才能完成的选题(比如,某学科“三大体系”构建、某学科研究阶段性回顾和总结等)一般情况下很难获得期刊编辑的认可。

  第二,学术论文的创新性情况。学术论文的创新主要是指文章的学术增量,即相比现有研究,该文章有没有做出新的贡献。无论是学位论文答辩,还是学术论文发表,作为答辩委员或者外审专家的读者都会对文章发出灵魂拷问——这篇文章的创新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学术论文可能的创新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发现或者提出新问题,即作者发现或者提出了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如果你认为你说出的理论很特别,那你最好先说出新发现的事实——这种新的事实应该是规范的研究程序运作的结果,并得到规范的描述和展示。例如,白建军教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民众的刑法偏好系数低于0 到1 之间的中间线,为0.36,说明大样本研究的证据并不支持中国民众普遍偏好重法的说法。二是纠正、否定旧理论。纠正乃至否定旧理论要求作者对前人的研究有着全面的认识和梳理,并进行专业的对话。例如,蒋大兴教授对长期以来国企改革遵循的私法道路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彭冰教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集中模式进行了反思,等等。三是提出新的理论。提出新理论与纠正、否定旧理论的区别在于,提出新理论的重点在立论,而纠正、否定旧理论的重点在驳论。例如,罗豪才等人提出了行政法的平衡论,陈瑞华教授提出了企业合规理论,张守文教授提出了经济法学的发展理论、风险理论、分配理论,等等。四是完善和发展旧理论,即作者对现有理论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但仍然对现有理论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完善或者做了新的论证。例如,陈兴良教授提出刑罚目的是报应与预防的统一,而非单一的报应或者预防;再如,王利明教授在2006 年就提出我国民法典人格权制度的完善应将人格权制度独立设编,等等。五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即作者另辟蹊径,开辟出一片独特的研究领域。例如,苏力教授最早在国内开启法律与文学研究之风,阎天对劳动宪法这一主题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系统研究,等等。六是提出新的研究方法。例如,白建军教授的大样本法律实证研究方法、以苏力为代表的社科法学学者提出的社科法学研究方法等。七是研究新兴话题、热点问题。例如,对元宇宙、人工智能法学的研究,对粉丝经济、共享经济等的研究。

  由此可见,一篇学术论文的创新性程度或者判断一篇学术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可以从以上七个方面来考量,对于青年研究者来说,提出或发现新问题、纠正或否定旧理论、完善和发展旧理论、研究新兴或热点问题较容易做出创新,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理论、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则更多的是由理论功底深厚和专业水平较高的知名学者贡献的学术增量。

  三、学术论文的引注与参考文献

  学术期刊刊发学术论文的摘要、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等要完备准确。学术论文的引注和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学术论文的引注包括引文、注释,引文和注释也是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重要体现。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等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学术研究的真实性、科学性与传承性,体现了对他人成果和读者的尊重,是反映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内容。引注和参考文献同时涉及学术论文写作的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因而本文将在此部分进行集中、专门的讨论与分析。

  学术论文的引注包括引注体例和引注内容两个方面。关于学术论文的引注体例,每一本期刊都有自己的引注体例,作者将同一篇学术论文投稿给不同的期刊时就会面临是否需要按照每一本期刊的引注体例调整论文的困惑。学术论文的引注体例与期刊不符并非期刊编辑退稿的主要原因,甚至并未考虑该因素。事实上,每一个学科的学术论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引注体例,作者只需要按照本学科通行的引注体例调整文章,无论其投稿给哪个期刊都无可厚非。以法学为例,2019 年,在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的指导下,22 本法学类期刊、10 家出版社以及中国知网联合制定了《中国法学引注手册》,为法学论文和著作的作者提供了指引和参考。因此,如果一篇法学学术论文在写作时按照该手册的引注体例调整文章格式,既能提高作者的投稿效率,也更容易获得法学类期刊编辑以及其他期刊尤其是综合性期刊法学栏目负责人的青睐。

  学术论文的引注内容。学术论文的引注既是形式问题,同时也是实质问题。从形式上对学术论文的引注进行审查主要是参考文献的质量和数量,而对学术论文引注的实质审查则主要聚焦于引文和注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引文是引自他人作品或文献资料的语句,对学术论文的观点起支持作用;而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些特定的内容、术语等进行必要的补充、解释或说明,二者都要求客观、准确、详实。不同的学术期刊对引文和注释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期刊将引文和注释分开标注,有些期刊则将引文和注释统一排序标注。

  学术论文应合理使用引文。学术论文的引文应当符合几个原则:1.必要原则。即学术论文的引文应以必要为原则,学术论文的写作切忌为了卖弄个人学识渊博而漫无边际地引用文献。2.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这就要求学术论文写作中要杜绝抄注和虚注,抄注是指作者直接抄别人的脚注,不看也不核实原文,虚注是指作者写作时没有认真阅读相关文献,生拉硬套文献,所注释内容与所引文献没有相关性。当然,引文并非完全不可使用二手文献,但转引文献资料时应如实说明。3.真实性和准确性。学术论文引用的资料都应真实、详细、完整的注明出处,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是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一方面,学术论文的引文不得断章取义,不得故意曲解被引内容;另一方面,学术论文的引文要杜绝蒙注和假注,蒙注是指作者为了显示自己懂外语故弄玄虚,不引用标明原文页码的译著,而是故意用原著做脚注;假注就是作者引用文献标注了出处和页码,但所引文献全文都没有作者所引内容或材料。无论是抄注、虚注,还是蒙注和假注都是典型的学术不端行为。

  关于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应当引用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资料。参考文献是为撰写或编辑学术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是学术研究依据的重要体现,对研究内容起到支持、强调和补充作用。参考文献应力求系统、完整、准确、真实。参考文献形式上的把关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考文献质量。一般情况下,不适合作为参考文献的文献资料有:1.学界公认评价较低、刊发文章质量差的期刊刊发的文章;2.质量不高的学位论文;3.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互动百科、豆瓣、贴吧、天涯等个人可以参与编辑的网站资料;4.尚未正式发表或出版的论著或非正式出版物;5.各种类型的教材。如果作者在学术论文中引用了前述资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学术鉴别能力和学术品位有待提高。二是参考文献数量。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应当保持适度。有些作者认为外文文献越多越能体现作者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如果论文讨论的是某一研究对象的国际比较或者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参考文献中却完全没有域外的一手文献和资料,其研究成果也难以令人信服。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学术论文写作中出现一种不好的倾向,即学术论文的单一脚注篇幅越来越长,甚至出现脚注篇幅接近乃至超过正文的情况,这样的文章不免令人反感,作者的卖弄之嫌也跃然纸上。

  结语

  学术论文的写作大多以发表为导向,在“不发表,就出局”的内卷化时代,以发表为目标的学术论文写作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学术研究需要在讲好故事即准确描述社会事实的基础上讲好道理(理论分析和探讨),这就要求研究者通过学术论文的写作将其所见、所思、所想以特定的形式记录下来。但是,学术研究不同于学术写作,学术研究做得好并不意味着研究者能把学术论文写好,学术论文的写作是将研究者的论点或者观点呈现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充分地论证,最终说服读者。因此,学术论文的发表需要在扎实可靠的学术研究基础上进行深度有效的学术论文写作。

  (作者系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



标签:学术论文写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