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浦江之上,船只穿梭不息,两岸灯火璀璨。在虹口北外滩世界会客厅内,一场关于诗歌与艺术的奇妙邂逅正拉开帷幕。
8月16日晚,在2024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中,14位中外文化名人、诗人、艺术家等,携带着精心挑选的21首诗篇,以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朗诵,为市民带来了一场视听与心灵的盛宴。
虹口北外滩,这片见证中国近现代对外文化交流辉煌历史的土地,再次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世界会客厅,承载百年风华的城市新地标,已成为上海与世界对话的新平台,讲述着更加多元与包容的“全球故事”。此次“诗歌之夜”作为2024年上海国际文学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一个充满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地方举办,不仅是一场文学的盛宴,也是对国际文化传播交流的一次生动诠释。
活动现场,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甘德、法国作家克里斯蒂安·加尔桑,西班牙作家伊莲内·巴列霍、安德烈斯·巴尔瓦,俄罗斯作家叶夫盖尼·沃多拉兹金,匈牙利作家巴尔提斯·阿蒂拉,法国音乐家克莱尔·奥佩尔,美籍华裔科学家梁贵柏,中国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翻译家、学者袁筱一以及顾文艳、路魆、刘铮、赵志明等嘉宾相继上台,他们以诗歌为媒介,朗读自选或自己创作的诗歌,深情演绎着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世界的理解。
不同国家的语言、不同颜色的皮肤,在这一刻因为诗歌而紧密相连,在世界会客厅相聚,共同探索着文学的无限边界,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克莱尔·奥佩尔是一名音乐家,也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她带来的作品《音乐是运动》,不仅以文字的形式深刻阐释了音乐的真谛,更在现场拉奏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与共鸣的音乐世界。
在演绎“音乐是共鸣”这一部分时,克莱尔巧妙地将中国音乐《月亮代表我的心》融入其中,这一跨界合作,表达了对上海文学周的敬意,也是对音乐与文学完美融合的生动演绎。
克里斯蒂安·加尔桑是中国的老朋友,他多次来中国旅行,留下了众多与中国紧密相关的佳作。在昨晚的活动中,加尔桑深情朗诵了他的原创诗歌《中国》,其中提及了马远、石涛、米芾等绘画大师,以及李白、王维、杜甫等诗词巨匠,展现了其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深厚情感。
前来参加朗诵活动的中国作家路魆是小说集《吉普赛郊游》的作者,他告诉记者,虽然本次诗歌朗诵活动中,中外作家、诗人们使用了不同语言展示各自的作品,但依旧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能突破文化的差异,人们在对于生活与情感的表达与诠释上,是很容易实现共情和互相理解的。此外,即便在作家、诗人之间,交流文学也需要一个适合的环境,第一次参加这一活动的他认为,“诗歌之夜”就拥有可以让他们放松展现各自作品,并开展学习交流的理想氛围。
自2011年创立以来,今年是第十一届上海国际文学周,也是连续五届落地虹口区。作为上海书展的重要活动之一,上海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旨在搭建出一个诗歌公众活动平台,创新推进文化传播、交流与互鉴,进一步塑造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形象与影响力,在中西交流的国际化视野中共同探讨诗歌百年历史、创作现状和发展前景。
今年的“诗歌之夜”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突破,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为舞台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通过AI技术,精准捕捉诗歌中的每一个关键元素,幕后团队成功创作出上百个画面片段,并根据诗歌意境与表达内容,精心筛选出风格各异的画面组合成片。这些诗篇在舞台化的演绎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诗歌的力量更加直观地触动人心,展现了科技与人文的完美融合。(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