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资讯
  • 正文内容

湖北文学:扎根现实开新面

阅读:1171 次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18-07-11 14:14:10
基本介绍:

  湖北是文学大省,在历史上素负盛名,抗战时期曾一度成为全国文艺中心,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近40年来,湖北文学更有长足发展,产生了开启新时期文学历史的作品《哥德巴赫猜想》,有3位作家的3部长篇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十余位作家的多篇(部)作品获鲁迅文学奖和其他重要文学奖项。新人辈出,代有传承。隋珠楚玉,争奇斗绝,姚黄魏紫,各呈异彩,在当代文学的百花园中,自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现实主义的沉稳求变

  湖北文学向以坚持现实主义传统着称,即便是在新潮迭起的年代,也不失扎根现实的精神和创作态度。但湖北作家又从来不拘泥于现实主义的一些成规旧套,而是根据变化着的现实和审美风尚,在不断调整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所以湖北文学虽不以现代主义的先锋实验着称,但却以现实主义的沉稳求变见长。方方、池莉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刘醒龙作为“现实主义冲击波”的领军人物,就是一个证明。

  湖北作家的近期创作延续了这种沉稳求变的现实主义作风,在题材、主题和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化和开拓。以湖北文学最受关注的小说文体而论,刘醒龙在《天行者》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新作把关注的目光,由乡村教师转向文物保护领域的一群高级知识分子。这部名为《蟠虺》的长篇作品,围绕曾侯乙尊盘这个青铜重器的得失、真伪,把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放在历史、文化的天平上进行严格拷问,以人观物,以物量人,张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是继上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之后,以文学的方式在这个日趋商业化的时代弘扬传统人格、重建人文精神一部力作。继《蟠虺》之后,刘醒龙今年又推出了一部名为《黄冈秘卷》的长篇新作。这部作品虽然仍在关注一种文化人格的当代传承,但却转向了作者的故乡黄冈这个独特地域,从这个独特地域的“地方性知识”中所蕴含的家族传奇,发掘一种地域文化人格的成因,写出了黄冈这个独特地域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为乡土文化书写开了一个新生面。从关切乡村教师的现实生存,到审视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和文化传承,刘醒龙的创作近年来在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上,可谓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在湖北作家中,方方是一个创作题材多变的作家,也是在现实主义的路上不断求新求变的作家。由早期关注青年群体和普通市民的现实生存,到后来转向审视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介入湖北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始终在深化和拓展现实主义的表现范畴和创作方法。近期在继反映北伐战争的长篇《武昌城》和反映辛亥革命的短篇《民的1911》之后,又驻足她前此时期所关切的普通人的生活领域,发表了一系列反映普通人生存状态的中短篇小说,如《声音低回》《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惟妙惟肖的爱情》《云淡风清》《时于此间》等。在这些作品中,方方本着一如既往的愤世态度和悲悯情怀,一面对世风浇薄、人情乖异痛加针砭,一面对弱者的生存表同情,其中也不乏世事无常、人生无奈的感慨,总之是通过普通人事,极写社会人生的变迁,有很强的现实穿透性。


标签:文学,扎新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