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教育文化
  • 正文内容

三江之源一杯酒 教育攻坚十年灯——教育援青十周年工作纪实

阅读:1651 次 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1-04-27 10:33:18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教育文化资讯。

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学唱德都蒙古长调

  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什么最珍贵?是氧气。

  在青海省教育部门负责人眼中,教育就是青海孩子们的氧气,是青海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快青海等涉藏工作重点省发展作出安排部署。十年间,教育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压实教育援青责任,汇聚教育系统澎湃力量,在三江之源打响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教育攻坚战。

  一杯青稞酒,是青海人民最质朴的感谢。

  十年教育灯,是青海发展最坚实的支撑。

  集全“部”之力,为对口援青打好组合拳

  坐落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拥有美丽壮阔的草原,是令人称羡的资源大省。但这广袤高原也是阻隔经济社会发展的深沟,历史上,受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青海贫困人口较多,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底子薄,任务重,教育对口援青工作怎么干?教育部集全“部”之力,打出了一套顶层设计、分层施工、条块协同、狠抓落实的组合拳。

  这套对口援青组合拳,是为教育发展擘画蓝图的组合拳。

  十年间,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对口援青工作,先后三次召开教育援青工作会议,并会同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出台加强“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教育对口支援青海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教育援青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强政策保障。

  历任教育部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赴青海调研指导,推动教育援青工作落地见效。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两赴青海,走访校园内外,深入田间地头,看民生、找问题、谋对策,鼓励青海坚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有益探索,将高等教育对口支援的道路走得更深入,将职业教育这一主线抓得更牢靠,将民族教育抓得更有针对性。

  这套对口援青组合拳,是为高原明天培育希望的组合拳。

  十年间,教育部通过中央专项下达青海基本建设项目资金190余亿元,占全省建设项目资金的57.4%。教育对口援青工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改善办学基本条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集中有限资源支撑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在教育部统筹推动下,承担对口支援青海任务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六省市,把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加大帮扶力度,为青海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玉树地震发生十年来,北京“教育援玉”共安排26个项目,覆盖了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到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州上所有的教育形态,并向边远乡村、边远农牧区倾斜。面对黄南藏族自治州基础薄弱的教育条件,天津市教委和滨海新区促进项目投入,开展组团支教、结对帮扶、定向招生等形式对口支援工作。在海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长加泱曲杰看来,江苏省立足海南教育实际,把补齐教育短板作为援助重点,着力在人才支援、师资培养、资源共享、条件改善方面下功夫,极大推动了海南州教育事业的发展……

  遣精锐之师,为高原教育书写新篇章

  历史是忠实的记录者,它默默地为这场跨越山海的对口援助书写精彩注脚。在这卷波澜壮阔、举世瞩目的援青篇章中,“教育人”三个字熠熠发光。

  “病没病不知道,睡没睡不知道,饱没饱不知道。”江苏省无锡市语文特级教师黄兴安用“三个不知道”向记者描述自己刚到青海时的身体状态。领导一再劝他回去,他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还把同是教师的爱人樊庆侠动员来青海。一时间,“夫妻同时支教高原”的佳话传遍雪域高原。

  清华大学先后选派李建保、陈强、梁曦东、王光谦四位知名学者出任青海大学校长,形成了青海大学校长由清华大学选派、青海省政府任命的独特工作机制。十年间,清华大学各学科的领军人物一批又一批地来到青海,着力打造三江源生态、高原医学、高原农牧业、盐湖化工等优势学科。

  时任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的援青干部赵江,对青海省8个州地市38个县的教育进行实地考察,用教育规律和先进理念,结合高原地区实际和特点,为当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谋篇布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英典挂职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期间,抓住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的设置契机,调整学院学科设置,积极筹建生态学本科专业,为建设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及团队打下坚实基础。

  天津大学教授魏建国挂职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到任期满后,考虑到学科建设正在成长期,他毅然留下,并推动设立青藏高原首个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专业、全省唯一工业机器人实验室和网络安全实验室。

  有人问:教育援青,难吗?苦吗?累吗?

  他们说:4000米的海拔能慢慢适应,青稞酒的醇香会永记心间。尽心了、尽力了、尽责了,我们是俯仰无愧的援青干部!

  谋教育变革,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工作日的中午,海南州共和县的学校里,经常出现来自江苏常州的三名援青教师的身影。原来,他们是在利用中午的空闲时间,与当地教师进行课业研讨,在备课、上课、评课、说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

  共和县城北区教师切桑吉说:“课题研究一度是我们的难题,但在常州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掌握了很多方法,为独立承担课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据统计,十年来,六省市为受援地区培训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员和骨干教师8000余名,安排各支援帮扶省市370余所中小学校与青海各市州中小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选派1300余名支教教师和支教研究生团队赴青海各市州有关学校开展“团队式”支教帮扶。这些“造血”式帮扶,为青海基础教育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类似这样一点一滴的变化,发生在各级教育中。十年汇聚,悄然改变着青海的教育生态,为青海学子求学之路点亮明灯,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2019年5月,中国政府网公布通报,因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获国家奖励支持的6个省份中,集高原地区、民族地区、西部地区于一身的青海跻身其中,与浙江、山东、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并驾齐驱。

  这让很多人吃惊,但细数起来,却又是意料之中。

  在果洛州,自2015年成立上海·果洛职教联盟以来,联盟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合理研制专业规划,设置配套的课程和教材,并把上海具有国际水平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精品课程、示范品牌专业成果向果洛州推介,积极探索出政府、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四方联动、合作育人”的培养模式。

  又何止在果洛?优学校布局、调专业结构、促产教融合、强双师师资、增经费投入……在援青干部的奔走和对口支援省市的支援下,青海职业教育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十年间,在教育部和有关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高校主动争取支持,逐步形成了高水平大学团队式支援合作的新格局。各支援高校倾力支持和帮助青海省高校提升办学水平,推动青海高等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对口支援的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为例,经过两校共同努力,2011年地质工程系获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实现关键突破。中国地质大学又先后推荐地质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3个方向各一名专家成功申报“昆仑学者”。与此同时,中国地质大学全方位支持实验室建设,就仪器购置方案、实验室管理制度、人员上岗操作培训等一系列环节给予地质工程系大力支持,高水准人才培养条件已初具规模。

  随着一批批专家团队的到来,青海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逐年提高,一批实验平台陆续建成,青海的高等教育发展跃上新台阶。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学科成功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部省合建高校;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先后获批,实现了青海省本科高校博士授予单位全覆盖……这些举措,抓住了青海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有效解决了受援学校力所不能及的关键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6所高校共同支援青海大学的工作格局。青海大学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西部普通高校,发展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我深切感受到,对口支援工作为青海高等教育注入了巨大活力,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青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李丽荣说。

  践责任担当,统筹下好全国一盘棋

  十年来,六省市全力支持青海改善办学条件,累计落实六州教育援助项目近260个,援助资金达12.7亿元,这些项目紧贴受援地区实际,针对性、实效性强,有效地发挥了补短板作用,成为教育援青工作品牌。

  上海市优先实施教育项目、保障教育资金投入,使果洛教育援助资金实现跨越式增长,教育援助项目领域明显拓宽,多方参与教育援助的格局逐步形成。十年来,上海共计组织实施教育支援果洛项目126个,援助资金约6.32亿元。

  山东通过搭建远程智慧援教平台、流动教研平台、战略合作平台,克服了教师支教和名师送教成本高、受益面小的局限,补齐了海北教研力量薄弱、常规教研开展不足的短板。山东省教科研专家和海北州教师组成联合课题组,进行“科研攻关”,500余人参与其中,极大提升了海北州的教育科研水平。

  浙江不断完善“组团式”帮扶机制,形成了10所重点中高职院校“10+1”组团帮扶海西州职业教育,5所重点中学“5+1”组团帮扶海西州高级中学的局面。北京每年精选5名教师实施“组团式支教”,尤其注重对当地教师的思想引领、思维历练、思路激活,开展教师岗位技能、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等指导工作,开创了玉树教育援建领域10余项“零的突破”。

  无锡45所学校与海东56所学校开展校际共建,双方加强结对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实施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了一批当地名校、名园、骨干人才、特色班和精品课堂;天津与黄南州结成友好学校36对,校际间通过交流共建,逐步探索德育活动、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三结合教育合作,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山东突出内涵建设,深化山东省、海北州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中小学结对全覆盖。

  异地办班同样是援青工作的一项重要实践,青海先后在省外20余所中小学和中职学校举办异地办班,选送青海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生1.8万余名,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成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意识有了显著进步。

  十年来,南京市设立的“江宁高中海南民族班”共招收10届792名学生,从摸索到规范,江宁高中海南民族班已成为江苏对口支援海南州工作的优质品牌;天津优质高中为黄南州开设了异地高中班,630余名黄南学子与天津学子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北京投入1.912亿元支持玉树高中生异地办班“千人计划”,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生,全面实现贫困家庭子女异地就读全免费。

  异地班普遍注重学生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异地班,讲卫生、守纪律、爱学习蔚然成风;寝室中地无浮尘,内务整齐;教室里窗明几净,书声琅琅;食堂里,安静而食,桌净盘光。学生巨大的变化让家长感激不尽。

  青海省教育厅民教处有关负责人说:“刚开始办异地班的时候,有个别家长舍不得把孩子送到异地去学习。但是,随着异地班学生的学成归来,在老百姓中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在,家长送孩子到异地上学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记者 高毅哲 高众)


标签:教育文化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