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 正文内容

中国悬疑小说发展史

阅读:1973 次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5-11-20 11:21:45
基本介绍:
来源:网易读书
  假如用一句话来概括悬疑小说,即“用悬念勾引读者的阅读欲望”。悬疑小说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群的类型文学作品,咱们从斯蒂芬・金、丹・布朗的作品销量便可验证这个说法。在中国古代文学着作里面我们能找到悬疑小说的雏形,而到了当代,随着网络文学的涌现、网络传播的快捷和阅读的便利,文学爱好者们纷纷投身创作,其中悬疑小说创作阵营就有着众多优秀的作者。
  有人说,悬疑小说无外乎谋杀、闹鬼吓人等桥段。没错,悬疑小说确实与谋杀、闹鬼甚至吓人等桥段脱离不了干系,但是并不意味着悬疑小说很肤浅很低俗,因为小说的耐读性在于创作者如何把握。
  中国悬疑小说是一盘需要读者慢慢品味的精品菜肴。既然选择品尝这道菜肴,那么我们不妨了解下这道菜肴的前世今生,以便对它有着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第一阶段:古代悬疑小说的往事】
  中国悬疑小说的前身是古代志怪小说、公案小说两大类型。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主要记载神鬼怪异之事。志怪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先秦的《汲家琐语》和《山海经》就已经初步具有了志怪小说的雏形。汉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一批假托名人的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志怪小说成熟的历史时期,这与当时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有关。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着述颇丰,现存下来的有三十多种,其中托名魏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都是比较重要的作品。尤以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志怪小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唐传奇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志怪转为反映社会人生,是唐传奇的重要发展,增强了小说的社会现实意义。
  到了清代,文言小说渐趋没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却异军突起,独树一帜,不仅学士文人交口赞誉,连文化水平不高的劳苦大众也津津乐道。《聊斋志异》是一部“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传世之作,该书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故事选材非常广泛,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反映了17世纪的中国社会面貌,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即使放在世界文学的行列,与契诃夫、博尔赫斯等西方文豪论艺术成就之高低,蒲松龄亦不遑多让。
  同时期的优秀作品还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这些作品多托狐鬼以抒己见,发人深省。
  公案小说是指以官员审案、断案为主要内容的类型小说。公案小说的渊源甚早,从先秦两汉文献史书中,可以能看到公案小说的雏形。到了唐代,公案之作纷纷涌现,较前有了很大发展,是公案小说形成的重要酝酿期。公案小说发展成熟,并成为一种独立的小说类型,是在宋元时期,于明末盛行。
  公案小说叙写的多为民间纠纷或爱恨情仇、谋财害命,从中可见古代社会之百态。从破案方式的角度,公案小说虽是清官审案、断案,但重点不在于罪犯的寻找,而在于对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关注点落在司法的合理公正身上,这与相似题材的西方侦探小说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类作品以洗冤录为主,附以民间传说之案狱、侠义除奸。这些伸张正义、除暴安良的传奇故事正是古往今来读者们所喜欢的,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众多公案小说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首推《龙图公案》,其次《施公案》、《彭公案》、《海公案》、《鹿州公案》等,也是古代公案小说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近几年,越来越多关于包拯、狄仁杰的影视作品被搬上荧屏,被塑造成中国古代的福尔摩斯,而这一形象完全得益于公案小说。
  【第二阶段:从鸳鸯蝴蝶派到手抄本】
  中国现代悬疑小说的起端可以回溯到民国时期,早期侦探小说被归属为鸳鸯蝴蝶派,此时涌现了以霍桑探案驰名的程小青、以东方亚森・罗平闻名的孙了红、以李飞探案着名的陆澹安等优秀作家。
  民国侦探小说写的大多是都市生活中所发生的案件,涉及赌博、诈骗、绑架、仇杀等许多方面。作案的动机、手段、工具更是五花八门。近代社会里比较先进的武器和科学技术,有的被用于作案之中,案件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故事主角完全由平民身份的侦探取代了清官和侠客,不乏经典角色,其中以程小青笔下的侦探霍桑最为有名。
  当时中国的侦探小说创作并不甚盛,并且多是在外国同类作品的影响笼罩之下模拟而作的。与今天相似的情况是,市面上流行的仍以翻译的作品居多。专门从事侦探小说创作的作家也不多,有名气的不超过10人。
  放眼世界范围,这一时期的推理小说正处于高速发展,所谓侦探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而我们中国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比如上世纪50年代,中国接受的是前苏联文艺思想,认为侦探小说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产物,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犯罪问题,禁止出版侦探小说。
  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期,出现了大量的惊险反特小说,包括程小青、孙了红等人也曾配合宣传攻势撰写过弘扬正气的惊险小说和反特小说。可怜的中国读者们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颇多,出名的作品也不少,但真正称得上有水准的却寥寥无几。
  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文坛再次陷于孤独和寂寞,直到手抄本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奇特的形式出现。
  文革中流传的手抄本多数是讲述侦探故事的,这些作品仍然保持了五六十年代前苏联作品和反特小说、电影的创作模式,但更注重情节的曲折和惊险。
  当时比较流行的手抄本有《一只绣花鞋》《绿色尸体》《火葬场的秘密》《梅花党》《地下堡垒的覆灭》等。其中以《一只绣花鞋》流行最广,知名度最高。
  从民国时期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到文革时期的手抄本,中国悬念推理小说的发展先天不足,后天也是波折重重。但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随着80年代政策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作品被引入中国,逐渐培养起一批真正喜爱悬疑推理小说的读者,为悬疑小说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土壤。
  【第三阶段:悬疑小说热潮的崛起】
  中国当代悬疑小说真正形成气候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
  1999年榕树下文学网横空出世,宁财神、燕垒生、蔡骏等一批新锐网络作家纷纷投身悬疑惊悚小说的创作,形成当代悬疑小说的第一轮风潮。这一时期的悬疑惊悚小说多是鬼怪故事、网络黑段子,主要通过网络流传。直到后来,一些优秀的作家陆续开始走向出版领域,周德东、李西闽、魏晓霞、蔡骏等人的悬疑恐怖小说受到出版社青睐,也受到读者们的一致好评。
  本土悬疑惊悚小说热潮真正的出现,是在2005年。这一年,美国作家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被引介到中国,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以致悬疑小说的受关注度、出版数量、影响力均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甚至赶超了当时流行的言情、玄幻、武侠等类型小说。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的“悬疑小说年”。
  如果说1999年-2004年中国悬疑小说还处在萌芽期,那么2005年就是雨后春笋般的繁荣期,本土作者蔡骏、鬼古女则分别以《地狱的第19层》、《碎脸》开辟了本土作品的畅销市场。庄秦、红娘子、七根胡、麦洁、TINA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创作者。
  天涯社区莲蓬鬼话论坛的出现,使悬疑小说的网络阵地发生了转移。这是一个以版主莲蓬个人名字命名的版块,上面聚集了大批国内活跃的悬疑作者。2005年底,版主莲蓬联合庄秦、麦洁、七根胡、成刚等多位志同道合的悬疑作者,成立“黑猫悬疑创作社”,这是国内第一个以悬疑小说为创作特色的原创文学社团。此后陆续成立的夜读社、青铜社等悬疑文学社团,对悬疑小说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成员大多数至今仍活跃在悬疑小说领域。
  这一时期,悬疑小说的蓬勃发展使众多活跃于网站、杂志上的悬疑写手们的作品获得出版,使悬疑小说作为一个类型正式进入图书出版领域。
  但是,这一股表面繁荣的出版热潮,最终在无节制、粗制滥造、鱼龙混杂的出版行为中,几近崩盘。一批跟风、模仿日本着名动漫《死亡笔记》的同名小说,成为崩盘的导火索。《死亡笔记》及其周边产品被禁,直接波及悬疑小说的出版。幸运的是,通过这次整顿,提高了悬疑小说的出版门槛,算是因祸得福,避免了这类图书的泛滥成灾。
  2006年,天下霸唱的《鬼吹灯》问世,中国大陆的图书市场掀起了一场“风水盗墓”小说的狂潮。2007年,笔名为“南派三叔”的徐磊创作了《盗墓笔记》,可以说是继《鬼吹灯》之后最有影响力的作品,至今比肩者。
  从广义上讲,盗墓小说也属于悬疑小说的范畴。2007年至2008年是盗墓小说的出版高峰期,众多出版商跟风投机,直接导致了这类小说陷入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