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人物 艺术
  • 正文内容

女性艺术家徐春丽访谈:悲悯与欢愉,孤寂与安宁的交织和探索

阅读:2505 次 作者: 来源:艺术中国 发布日期:2018-05-11 17:10:29
基本介绍:

艺术家徐春丽

  2018年4月14日,由秦皇岛市文广新局、市文联、秦皇岛日报社主办,由新锐策展人亚日策展,批评家江铭担任学术主持的“一花独秀”徐春丽——中国女性艺术家个案研究展在秦皇美术馆和秦皇岛日报社19层艺术空间同时开展。展览分为“花的道来”和“女人的优雅”两个主题,展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系列:《鸟人》、《鸟城》、《小人物》、《无声》。艺术中国对艺术家徐春丽进行了采访。

  艺术中国:本次展览是在798个展举办几年之后,回到您的家乡秦皇岛,而且同时在两个空间共同举办,本次个展在您的艺术历程中重要的坐标式意义是什么?

  徐春丽:主要是梳理和总结,是从2002年第一次个展之后到现在创作的多个系列作品中选出来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和延续性的系列作品——《无声》、《鸟人》、《鸟城》、《小人物》,将这么多年的艺术创作脉络理一理,对自己的艺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确定自己未来的艺术走向。至于意义除了对自我的总结还有就是抛砖引玉,在秦皇岛还有好几位女性艺术家,她们有的在学校教书,有的是职业艺术家,长期以来在默默地创作,也有很多不错的作品,希望有更多的本土女艺术家能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这个群体,并且共同参与推动秦皇岛的文化艺术的发展,如果通过本次展览能起到一定的引领和带动的作用,这将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艺术中国:在《鸟人》与《鸟城》系列中,您为何对鸟产生了兴趣,这些神情乖异、遗世独立的鸟儿代表着什么?

  徐春丽:这两个系列不是我最近的作品,那是在北京宋庄时创作的,已经有好几年啦,但没有这么成系列的拿出来过,曾经有一阶段我特别痴迷于水墨画,特别是八大的花鸟,看过我的早期作品《围》的朋友一定可以看出《鸟人》中的人是从《围》走出来的,将鸟做为符号并将两者放在一起会有一种矛盾的冲突,甚至有一些荒诞,但正是这种冲突加大了画面的张力,以惯用的书写性语言为表现手法、混沌的大面积红色的运用试图营造出某种躁动而悲凉的气氛;《鸟城》仍然以鸟为符号——纯绿色的大鸟孤独的矗立于一片迷雾般的灰朦朦的城市上空……《鸟人》与《鸟城》都具有某种隐喻——后工业文明背景下人与自然的疏离感以及现代都市人的困惑与无奈。

  艺术中国:如果说花与女性仍然带有一种温柔的女性视角,那《鸟人》与《鸟城》则带似乎有一种冷峻的社会批判,为何目光转向了社会和城市?

  徐春丽:记得2014年红鼎艺术中心个展时艺术中国也做过一个访谈,就谈到过我是一矛盾的个体,女性艺术家往往情感细腻敏感,善于表现唯美与抒情的东西,同时在我的身体里还存在着另一种能量,曾经和很多老师探讨过我的作品,霍昀老师一直认为我作品中最好的东西就是激情与力量;李孝萱老师也曾和我说过“徐沐,你的作品最大的优点是有一种担当,大气和厚重感的东西,这些是很多女性艺术家身上不多见的,一定不要丢失掉”;苏高礼老先生在看了我的作品《父亲》后说道“你的作品画面视觉张力特别强,对于人物的内心表现的也很好,坚持下去你一定可以画的特别好!”刘秀鸣老师和孙政学老师都分别和我聊过类似的问题,正是老师们的鼓励与支持加之我骨子里的责任感情结,始终没有放弃关注生命,人性,现实等社会问题,但最近几年我有些回避那些沉重的主题,特别害怕那种身陷其中的滋味,会更加的孤独和痛苦。

  如果说《围》、《鸟人》、《鸟城》、《父亲》等系列作品关乎人性、现实和生命,那么花的系列则像是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让孤寂的灵魂回归片刻的安宁。总感觉在我这个生命个体中住着两个我,一个大我,一个小我,两者不断撕扯纠缠,时而分离;时而重合;时而欢愉;时而悲悯,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看不懂我的作品,甚至觉得不像出自一个人的笔下,可能我本身就是一个特别拧巴的人吧,人们常说画如其人,其实不尽然,人的内心都是存在着分裂人格的,特别在艺术家身上显现的尤为突出。

  艺术中国:多年来,您一直在进行中国写意油画道路的探索,尤其注重对笔触与线的运用,您如何将油画语言与中国审美结合起来?未来的探索方向是什么?

  徐春丽: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往往受到其文化背景、哲学体系、生存环境的影响,中国油画的民族化的观点提出已经好多年了,我也一直在这条路上探索,试图将德国表现主义与中国传统大写意相结合以书写性的表现手法寻求一种可能。中国画中最精髓的部分就是线的运用,看似简单的一条线背后承载的东西太多了,够我一生去研究,虽然现在做的还不够理想,但我想还是有提升的空间,今后的艺术创作还将会以具有人文关怀的作品为主线,在色彩上会有变化,实际上我的《父亲》后期作品色彩已经变得鲜亮多了,曾有人说看《围》系列和《父亲》系列作品感觉我的精神有点儿问题,虽看似玩笑但的确颜色过于压抑,对于我来说每一阶段的创作都是一次次的心灵之旅,是自我生命的体验和灵魂的倾诉,常常久久不能释怀……花的系列也会延续,它承载着一个女人对于美的理解与感悟——洗尽铅华之后的温馨与雅致,这其中还蕴含着我对美好生活的想往与追求。

  艺术中国:您画的静物系列为何命名为《无声》,齐白石有系列册页《可惜无声》,是否您看待静物也受了中国传统花鸟草虫的熏陶?

  徐春丽:不是有句话这样说的吗“此时无声胜有声”,这里的《无声》正是有“有声”,在我看来静物只是它的表象,万物皆为生灵,也就是它的内里是有灵魂的,这样画出来的东西才可能会有温度、有生气。我的确非常喜欢中国传统花鸟画,都是很多司空见惯的东西在古人的笔下妙笔生辉,那么单纯,朴素而高级,真是棒极啦!那种纯净是今天的我们很难达到境界,以精神的传递来遥望古人正是我们今天的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艺术中国:您描绘当下女人生活状态的《小人物》系列一直受到大家喜爱,这一系列表达了您对女性及当下的生活怎样的思考?

  徐春丽:《小人物》系列试图表现当下都市小女人的生活状态——物欲追求过度后的空虚与无聊;是快节奏社会环境下现代人的一个个精神缩影;当人的欲望得到满足后马上会陷入到新一轮的空虚和无聊之中,周而复始,没有尽头……通常人的快乐感与幸福感是短暂和虚幻的, 唯有痛苦和孤独是真切的,这些女人看似慵懒实则焦虑,存在感的幻灭使得每个人物都被一种不确定的情绪所笼罩……

  艺术中国:展览开幕式和研讨会上,很多嘉宾提到了您对秦皇岛当代艺术的推动做出的贡献,您如何看待当地的艺术生态,有着怎样的思考?

  徐春丽:对于秦皇岛的当代艺术的发展说贡献真的有点儿承担不起,不过是尽了自已的微薄之力,除了自己多次参与一些国内外当代艺术的活动还有就是起到桥梁的作用,秦皇岛走出去的当代艺术思潮批评家江铭和新锐青年策展人亚日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也是我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和策展人,并且持续关注我的艺术很多年。早在2012年江铭就在秦皇岛策划了《脉象——首届秦皇岛文献展》,那次活动集中了我国当代艺术的众多一线艺术家,在本地和艺术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2017他又在燕山大学策划了《沈敬东的故事——沈敬东个展》;2017年亚日策划了《我的中国心——李立个人作品展》;《艺术公式——心象现实主义六人展》参展艺术家李立、郑峰、程伟、亚日、王智慧、马欣媛,都获得了极好的口碑,近几年他们双双将目光投放到了我们秦皇岛,为秦皇岛的艺术氛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说明秦皇岛是有当代艺术的生存环境的。还有秦皇岛市美协主席宋鸿筠老师多次邀请当代艺术批评家来秦皇岛做讲座,我记得朱其老师就来过;我秦皇岛市油画学会主席王彦文多次策划中外当代艺术交流展;艺术家程伟2009年获得“第七届佛罗论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大会主席特别奖;艺术家尚春2015年获得“佛罗论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主席荣誉奖;艺术家马欣媛2017年获得国际青年艺术周上海涂鸦大赛一等奖……还有很多我这里没有提到的艺术家他们的付出也都对于秦皇岛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就拿本次展览来说吧,观众的接受程度也远远超过我的预期,好多留言很感人,甚至普通观众还有要收藏一幅的愿望,这无疑是很大的进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活在当下这是谁也回避不了的问题,那么你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证明你就活在当下,这应该就是当代艺术存在的理由和意义吧,我相信在艺术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秦皇岛的艺术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并且很快生根发芽,那么收获的时日还会遥远吗?

标签:艺术家,人物访谈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