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4日晚,“燕园寻梦”北京大学首届校园戏曲节晚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启幕。本次晚会是校园戏曲节的高潮与收官之作,内容丰富,形式创新,备受瞩目。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静漪,党委常委、副校长龚旗煌出席晚会,与在场近两千名师生共同探寻北大人与戏曲的渊源故事,共同留存一段校园戏曲记忆。
轻拢慢拈抹复挑,戏曲之音婉转悠扬;霓裳羽衣窈窕影,戏曲之舞曼妙摇漾。晚会汇聚了众多师生、校友、名家、附中附小学生带来的戏曲节目,精彩纷呈,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伴着丝竹琼音,三大篇章“良时豪俊”“成均又新”和“文章气节”依次展开。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在燕园内有着肥沃的土壤和广泛的学生基础,在北大附小、附中也是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项目。北大附小金帆京剧团率先登台,带来少儿京剧《桃花村》选段;北大附中昆曲研习社表演了《西厢记》经典选段,生动展现了张生进京赶考前,与崔莺莺依依惜别的场景。
《霸王别姬》是京剧梅派的经典代表作,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而成。哲学系2018级硕士研究生张云起化身虞姬,演绎“劝君王饮酒听虞歌”选段中的爱情悲歌。
医学人文学院教师李远达和历史学系2018级博士生岳嘉宝联袂演绎《四郎探母•坐宫》片段,讲述了四郎欲与分别多年的母亲相见,公主盗取令箭成全其心愿的悲喜故事。
师法正统,开创新篇,守正与创新的精神在相声《古韵新声》中得到彰显。光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朱景琛、刘浩宇将古典戏曲与现代流行如串珠般有机结合,一捧一逗,为第一篇章画上圆满句号。
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在原本五十五折基础上,取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在保持昆曲抽象写意的同时加入了现代审美。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7级硕士生席中海与艺术学院2017级硕士生杨越溪分饰柳梦梅与杜丽娘,以轻盈的身段、稳健的步伐,展现出深厚的戏曲功底。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为观众带来越剧《貂蝉拜月》的选段,哀婉凄切,唯美典雅,唱出了貂蝉对奸佞扰乱朝纲的忧国之心与愿为主人分忧的急切之思,传递着越剧真切动人的艺术魅力。何赛飞还与同学们共唱经典《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动情的演绎让在场的观众深受触动。
北京德云社京剧演员、相声演员陶阳和北大附中生物教师夏一凡共同演绎京剧《游龙戏凤》选段,他们着一身常服,不作扮相,全凭唱功还原经典,为晚会平添了一丝轻松与诙谐的气氛。
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足以让世界折服。墨西哥、柬埔寨、英国等十余个国家的留学生与重庆大学教师魏源一起带来了《说唱脸谱》,为观众献上一堂精彩的传统京剧变脸表演。
联唱曲目《弦诵一堂春》的表演者都是北大京昆社老社员校友,他们共同演绎了《武家坡》《珠帘寨》等剧目,重温大清早相约湖心岛“喊嗓子”的时光,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故园记忆,也向在座的师生同学送出了“享福禄直到老”的诚挚祝福,将晚会的气氛推至新的高潮。
京剧奚派传人、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建峰表演了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他以豪气中天的嗓音、铿锵有力的吐词,再现解放战争初期孤胆英雄杨子荣打入威虎山内部的惊险壮举,用戏曲勾勒出革命历史中浓墨重彩的记忆。
中央戏曲学院的同学们为观众们带来了戏曲联唱《梨园荟萃燕园春》,用一系列经典选段展现着他们对戏曲艺术坚守和热爱,矢志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26位北大人共同唱响由时任文科教授的吴梅先生在北京大学20周年纪念时创作的《正宫锦缠道•示北雍诸生》,这是一代代北大学子珍重于心的旋律。跨越百年,再度传唱,不变的是北大人的学术追求与道义风骨,是北大人的青春热情与赤子之心。
京剧版的《我爱你,中国》由艺术学院博士生靳子玄编曲,由国家一级演员、梅派第三代男旦传承人胡文阁与北大学生代表共同演绎。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悠扬的旋律中彼此融合,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感在磅礴的气势中得到升华。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承戏曲艺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展现青年风采,北京大学举办首届校园戏曲节。4月27日至5月24日,校园戏曲节围绕专场展演、戏曲快闪、名家讲座、戏曲晚会四个版块,以学校师生为主体,举办十场活动,从静园草坪到未名湖畔,从三尺讲堂到绚丽舞台,北京大学校园戏曲节在重温过往中揭开新篇,在展望未来时铺叙新曲,为燕园师生奉上一出唯美的戏曲盛筵。
戏曲是中华文明流传千年的艺术瑰宝,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处的精神追求,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青年,可以成为戏曲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从戏曲中吸取博大文化的精神魅力,锤炼品德修为,也可以成为美育教育的接受者、参与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在新的时代,用蓬勃的画笔勾勒青春朝气的脸谱,用奋斗的鼓点踏起奉献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