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论文 科技论文
  • 正文内容

国有地勘单位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的作用

阅读:1412 次 作者:刘利宝 王巍巍. 来源:学术网 发布日期:2019-05-06 16:42:24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论文库免费提供的科技论文范文。

  摘要:新时期国有地勘单位围绕地质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广阔的产业基础。在产业发展高端化的迫切需求下,国有地勘单位要构建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包括:建立地矿科研补偿费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和培养创新团队,做好科研项目的跟踪监管,做好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推动效益实现。国有地勘单位要把打造系列科研平台作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以此促动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工作,具体如组建深部找矿研究中心、资源综合利用中心、非常规矿产研究中心、重要成矿区带综合信息研究中心等。

  关键词:国有地勘单位;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新时期,地勘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国有地勘单位随着地勘经济的转冷而面临严峻的生存发展压力。现阶段,国有地勘单位的业务以低端业态为主,简单粗放的“打工经济”严重供给过剩,市场核心竞争力明显不足。在此形势之下,迫切需要围绕地质产业培育高效、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系列科研平台,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提升科技软实力,推动地勘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地勘经济效益。

  1、围绕地质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体系有广阔的产业基础

  地质工作覆盖面广,为诸多领域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撑,新的历史时期地质工作不会过时,只是以新的需求形式和新的需求业态存在,仍大有可为。表现为:一是尽管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地矿产业受影响较大,但矿产品需求仍然坚挺,只是国家和社会对国内矿业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尽管提倡有效利用国外资源补充国内发展需求,但国家资源安全战略也对资源自给能力设定了红线,不能完全依赖国外资源,国有地勘单位的功能也不可能被取代;三是“一带一路”倡议为地质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是新时期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旅游地质等方面的发展要求,对地质工作的需求面更广、需求量更大,可供国有地勘队伍作为的空间更广阔;五是地质工作为各级政府在资源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方面提供大量专业支撑和技术服务,随着国家对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改革的持续推进,对土地资源、地下空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草原、水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将成为国有地勘单位的长期业务。

  2、严峻的生存发展压力要求产业发展的高端化

  由于传统地质市场的萎缩,一般性地质工作出现严重的供给大于需求,地勘单位面临业态低端、核心竞争力不足、同质化恶性竞争激烈的不利局面,简单粗放的“打工经济”占据主体地位,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时难以找到落脚点,生存发展压力巨大。寻求供给服务的差异化和供给水平的高端化是当下地勘单位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地矿产业经过一个时段的过热发展,低端的“打工业态”已使多数地勘队伍淡漠了研究氛围、丧失了研究能力、丢失了深钻苦研的扎实工作态度,地勘单位和广大从业人员追求赚快钱,质量监管工作也是“萝卜快了不洗泥”。这导致国有地勘单位的地学引领作用和核心竞争力遗失殆尽,原事业职能被大量取代。随着新一轮地勘经济转入低谷,国有地勘单位的业务来源大大受到限制,生存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严峻的生存发展压力对其提出了迫切的高端化发展要求。

  3构建高效的科技体系,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

  纵观国内外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优秀企业,无一不是拥有强大的研发体系。针对地勘单位目前存在的业态低端、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在严峻的生存压力面前,地勘单位亟需通过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来破解发展困境。只有占据产业技术制高点才能铸牢核心竞争力,只有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构筑起足够的产业壁垒、铸造起自身的品牌效应。占据产业技术制高点是地勘队伍牢牢保持住地质工作排头兵地位的关键保障,地勘队伍依此才能成为地方政府落实产业规划和产业发展的执行者,才能持续得到政策的支持。而产业技术制高点的取得和保持需要持续的创新和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有高效的科研体系作为支撑。通过构建高效的科研体系、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构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机制,不断创新发展,围绕大地质产业,抓好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获取一批优质项目成果,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为地质产业发展积后劲、稳根基、铸品牌、拓市场,重拾行业引领角色,奠定行业主导地位。

  3.1健全科研体系,筹建科技基金

  在地矿(勘、质)局(集团)层面组建或加强科技处(部),作为全局(集团)科技工作的主管部门,统筹和组织全局(集团)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依托科技处(部),筹建全局(集团)科技基金,建立地矿科研补偿费机制,稳定科技基金来源渠道;加强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评价和转化,从经济效益中合理提取科技补偿费注入科技基金。科技主管部门要与财务部门对科技基金的运转进行管理,完善基金管理办法,增强基金的集聚能力。

  此外,要通过组建科技基金会来强化科技工作的过程管理。基金会要根据科技主管部门的战略目标,提出阶段性科研工作计划,确定科技基金投放数额。组织所属基层单位做好各级科技项目的申报和投标,对申报的科研课题进行论证。对拨付实施的基金项目,进行追踪、督促检查及成果管理。

  3.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软实力

  人才是实现创新发展、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的关键要素。在当前地矿产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地勘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优势,就必须建立强大的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地质工作是极具探索性的工作,需要有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从事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高层次人才缺失是造成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来搭建创新平台和培养创新团队,把鼓励、帮助和支持创新技术团队的工作贯彻于创新机制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建立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行业发展需求和地勘发展战略为导向的创新机制,抓好引智目标,优化完善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选拔、储备、培育机制,建立高效激励机制,打造科技人才队伍,造就一批高新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地质科技的学科带头人,通过传帮带形成核心技术梯队。

  值得一提的是,高层次人才需要在实践中得以成长,不给项目、不给经费、不搞研究是无法培养出高层次人才的。所以,地勘单位即使目前经济较为困难,也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构建高效科研体系,形成科研需求和科研条件,以此留住、培养、用好高层次人才。人才的培养要有科学规划和引导,一个领军人才的培养往往需要在一个专一的领域深钻苦研数年甚至数十年,不能打乱仗,要保证长期稳定在一定方向或领域开展研究,使其产出高水平的系统成果。过去一个时期地质经济不景气,许多从事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化验和信息集成等方面的科班专业技术人员一哄而上去搞工程、搞副业,结果在一二十年之后能够在自身专业技术领域有所建树的少之又少。目前,“大地质”概念响亮提出,但要谨防各专业方向的地质技术人才全都退出传统地质领域,放弃以往专业,一哄而上地进入“大地质”领域。

  3.3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推动效益实现

  强化科技成果的挖掘整理、宣传报道和科研立项工作,强化科技项目成果的鉴定、发掘、培育、转化,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一项科研成果的评审验收、出版汇交,只是完成了科研工作进程的一半,科研工作的关键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在科研成果向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转化上。成果的推广应用是实现科研经济一体化的关键,科技主管部门要搭建好科研成果与生产应用之间的转化桥梁,对成熟的成果,积极向生产部门推广,促其转化成效益;对于尚未成熟的项目,组织进一步攻关。

  3.4严格科技创新活动管理,构建跟踪监管机制

  建立地质科研与地矿生产相结合的机制,改变以往科技项目重立项、轻管理的局面,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不仅要把好立项关,更要把好过程关和验收关。借助地矿生产工作的监管体系,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和高效管理。

  4、打造系列科研平台,有的放矢开展研究工作

  打造系列科研平台,搭建全局(集团)科研基础,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抢占专业技术制高点,发挥地区学科专业技术引领作用,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转型发展,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激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产学研基地、院士站、各类英才计划等科研平台,改变以往许多只是简单挂个牌牌、搭个空架子、没有实质研究工作的做法。围绕矿产勘查、开采施工、选矿加工、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勘查与开发利用组建专项科研中心,培育研究课题、推进研究工作、转化研究成果。

  4.1组建深部找矿研究中心,着力推进深地探测能力建设

  目前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国内建设新矿山的难度日益加大,加之随着地质调查程度的加深,地表矿、露头矿发现概率已十分低;而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极不均匀性和极度丛聚性特征,在已知矿区深部和外围发现未知工业矿体的概率远远大于新区,取得找矿突破难度远小于新区。基于此,应大力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深部找矿和深地探测事业,组建深部找矿研究中心。针对深部矿体埋藏深度大、地表探测信息显示弱的特点,要重视地质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关键技术和关键方法)及重要设备的引进、消化、集成和创新研发攻关,加强技术方法综合研究和集成创新,开展大探测深度、高分辨率地球物理和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试验、推广和信息集成等方面的研究。

  4.2组建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在“用好矿”上下功夫

  通过对有用矿物(元素)的鉴别、分选分离及矿产品开发利用的科技攻关,解决资源综合利用和矿物资源深加工等矿产开发方面的关键问题。一要组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与国内外相关权威机构、单位组成战略合作同盟,通过对局(集团)所属各地勘单位在矿产勘查、矿业开发、资源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难选矿石利用问题进行科技攻关,扩大资源利用价值和资源效益,盘活呆矿。二要组建人工矿床研究中心,着力推进节约集约开发利用资源,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收共得。我国的矿产资源总体呈现单矿种少、共伴生矿多的特点,矿山和冶炼厂生产过程中各类废弃物,经过一定时间的集聚,在特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具备二次开发的可能,可成为矿山生产的接替矿产资源或非传统矿业开发的矿产资源(如从煤灰渣中提取铝和锗,在炼锌废渣中含有大量稀有金属锗、铟、铊等,都可以回收利用)。时代发展要求要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故要在局(集团)层面组建人工矿床研究中心,努力形成一批经济效益可观、环境效益突出的人工矿床资源地。

  4.3组建非常规矿产研究中心,推进其开发利用

  非常规能源、非常规矿产的关键在开发利用环节,对此要着力推进干热岩、地热温泉、页岩气、二氧化碳气等非常规矿产的开发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非金属矿产资源容易发现、容易勘查,但较难利用,因为非金属主要是利用其特殊的物理性质。为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可在局(集团)层面组建非常规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应用研发中心。

  4.4组建重要成矿区带综合信息研究中心,发挥地区资料占有优势

  国有地勘单位长期作为地区地质工作的主力军,积累了大量第一手地质资料,这是国有地勘单位在行业内占据主导优势的重要支撑。然而,以往几代地质工作者扎扎实实形成的大量地质资料,在近年来往往被束之高阁,不去反复研究、不去二次开发、不搞综合集成,资料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对此,要将以往在重点地区经大量地质工作积累下的第一手地、物、化、遥资料进行清查盘点和档案分类化、平台信息化、数字数据化,对地质调查中形成的有用资料,进行二次信息提取和区域信息集成与综合研究,建立综合信息系统,进行综合地质信息研究,为重点地区的战略选区、产业规划、资源储备和找矿突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5、结束语

  面对地勘经济的低位运行,国有地勘单位应坚定发展信心,认清自身不足,理清发展思路。新时期,地质工作面对新的需求形势和新的需求业态,国有地勘单位围绕地质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广阔的产业基础。寻求供给服务的差异化和供给水平的高端化是地勘单位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占据产业技术制高点是国有地勘队伍保持地质工作排头兵地位的关键保障。而做到这些,需要有持续的创新和创造能力,需要有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作支撑。对此,地勘单位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健全科研体系,浓厚科研氛围,建立科研费用产生机制,稳定科技基金来源,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平台,创造科研需求和科研条件,做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留住、用好工作,做好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划和引导工作,不打乱仗;三要建立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机制,严格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做好科研项目的跟踪指导和监管检查;四要强化科技成果的挖掘和转化,用科技成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国有地勘单位要把打造系列科研平台作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具体如:组建深部找矿研究中心,着力推进深地探测能力建设;组建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在“用好矿”上下功夫;组建干热岩、地热温泉、页岩气、二氧化碳气等非常规矿产研究中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组建工作区位成矿带的综合地质信息研究中心,为战略选区、产业规划、资源储备和找矿突破提供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刘玉强,田力.浅谈新形势下的省地矿局(厅)科技管理工作[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4(3):13-15.

  [2]崔银亮.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地质找矿新突破[J].云南科技管理,2010,23(4):8-10.

  [3]李牟,李萍军,唐小萍,等.我国矿山尾矿(砂)综合利用研究现状[J].山东工业技术,2013(14):141-142,158.

  [4]刘利宝,王巍巍.对抓好国有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建设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28(7):62-65.

  [5]陈汉.新时代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再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8,31(9):4-10.


标签:科技论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