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末,辛丑在望,张茂龙推出长篇报告文学《让我护佑你的心》,令人耳目一新。
粗粗一读此书,竟然欲罢不能难以释手,近四十万字的文本,十个章节,当然还有开篇与尾声,毫无违碍地元气淋漓,一气呵成,读后备受冲击,由衷感慨,说这应该是张茂龙继他的“黑字系列”之后的又一用心用力用情之作,当非过誉之词。众所周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是一个令人揪心不愿直视又很难回避的重大繁杂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但除了专业人士,一般社会公众对此的了解很是浮皮潦草隔靴搔痒,即使在网络已经基本普及的今天,这一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仍旧没有得到至为彻底的改变。张茂龙以极大的精力惊人的耐心非虚构写作者的勇气与识见关注到了这一重要领域,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删繁就简的魄力,向读者简要地勾勒出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发展源流、当今现状,中外结合,线索清晰,让读者对这一沉重的令人窒息的医学难题有一宏观的鸟瞰式的了解,对中国医学界对此一领域的研究与解决水平有一明晰的判断,这样的视野宏阔,这样的利索明白,这样的纲举目张,再次显示出作者娴熟的处理材料的能力与驾驭此一题材的心力与魄力。
该书的人物群像逼真自然,贴近生活,鲜活生动。人物难写,当下人物更难写,写出一位医生的医者仁心活色生香功成名就更是难上加难。作者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就这一新的人物,并没有倚老卖老靠吃老本的取巧投机,还是本着源于生活出于本色不故意拔高不无端溢美不乱贴标签,向读者展示出来一位来自苏北滨海本是中专毕业却一路走来读了博士成为先天性心脏病领域的年轻医学权威的艰辛历程。一个名医的炼成,自然不是偶然的,一个名医的成长,当然也不是温室中花草的培育与呵护。作者在展示塑造这一人物的时候,既写出了个人的奋斗,也写出了时代的容纳,更有环境的造就,当然也有人往高处走的合理诉求。而作者又不仅仅是着眼于一个灵魂人物的浓墨重彩,他特别强调了一个蓬勃昂扬凝聚力强的一支团队的难得锻造,这样的团队集体,这样的救死扶伤,这样的高效敏捷,这样的以人为本,鲜活生动,具体可感,令人感到真实可信,可亲可敬可感可佩。
作者并不是在凭空讴歌颂扬一个医疗团队的医术精湛妙手回春,而是通过大量具体的案例来展示李庆国团队的作为,来展示医学文明意识进步,来弘扬爱心的传递,来打动读者的心弦。苏北的诸多乡镇,黄淮平原的普通家庭,青藏高原之上更有西藏的平凡之家、青海的朴实苍生,莽莽新疆柯尔克孜的民族兄弟,多少家庭备受煎熬与摧残,多少家庭欲哭无泪望眼欲穿,多少患者有心无力苦苦挣扎,地北天南,无远弗届,作者以饱满的激情而绝不廉价的煽情以恣肆的文笔而又收放自如的节制,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温暖的故事,令人如坐春风的故事,但也揭示问题的严重,意识的落后,制度的迟缓,区间差的一时难以毕其功于一役,还有社会救助体系的亟待完善与改进,而这些问题的披露,方案的提出,切身的实践,都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都是娓娓道来如话家常,都是不疾不徐坦荡无碍。分寸的拿捏,火候的掌握,都近乎炉火纯青,游刃有余。
世纪大疫,百年变局。乱云飞渡,沧海横流。时代呼唤大作品,读者需要大作品。报告文学一度繁盛,又归于沉寂,其间原因,固然多多。但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许多写作者在面对写作对象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真实的判断,丧失了自己诚实的立场,被文字之外的物质考量与商业因素所束缚,文字成为自己手中谋利的工具迎合的器具,所谓文本的价值读者的需求,则无从顾及甚至置若罔闻了。江苏的报告文学创作紧随时代步伐,呼应读者呼声,风清气正,佳作不断,相继推出过《早年周恩来》《张家港人》《昆山之路》《江苏读本》《大江之上》等精品力作,而张茂龙的《让我护佑你的心》,再添新秀,与此比肩而立,毫无愧色,是对整体上此一文体疲惫不堪衰颓难耐之势的一种修正,一种补救,一种绝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