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论文 工程论文
  • 正文内容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难点及对策

阅读:3194 次 作者:敬夏雨 来源:期刊网 发布日期:2020-01-21 14:43:39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论文库免费提供的水利工程论文范文,作者单位:四川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德阳分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屡创新高,我国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却接踵而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对此,提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首先以生态水利工程的研究背景,并且阐述了生态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两者的关系;最后结合笔者自身实践经验以及相关文献资料,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对策,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生态学;难点

  随着时代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对环境问题愈发关注和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对水环境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有必要树立并融入生态理念,针对传统水利工程建设活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予以反思和改进,进而推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建设模式的创新,采取新的技术手段和规划设计,将原先的粗放型水利工程建设方式转变为环境友好型水利工程建设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破坏等负面影响,最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如何有效推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好地开展生态水利工程活动,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拟就个人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解决思路,丰富完善生态水利工程理论体系的同时,还可用于指导水利工程规划的工作实践。

  1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

  生态水利工程,顾名思义,指的是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强调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以及生态治理的水利工程活动。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所蕴含的生态思维仍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借鉴。而近现代的生态水利工程则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之上逐步演进而成的,现代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现阶段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以生态理念为指导的同时,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方面用于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则为了维护生态水域的健康。生态水利工程在注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对水利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创新和应用要求。生态水利工程中,须在传统的规划设计及建设理论的基础之上,以生态环保理念为基础,生态学专业知识、技术为手段,并对河流水域当前的生态环境予以修复或优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2生态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的关系

  水利工程是通过人为的工程建设活动对水资源进行调配并加以利用,起初人们兴建水利工程主要是出于城市供水、农业灌溉或者防洪的目的,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始逐步为水力发电、蓄水养殖以及旅游观光等活动服务。生态水利工程,是基于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将保护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作为核心服务目标的水利工程活动。生态水利工程具备双重属性,其一自然是能够满足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目的的功能型属性,其二则是能够提供生态修复功能的环境友好型属性,利用生态水利相关技术进行生态改造或者对传统水利工程所在水域进行生态修复,均属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范畴[1]。生态水利工程是以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为基础、以生态开发目标的明确为背景、以生态系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逐步演化而来的,相比传统的水利工程活动,生态水利工程具有明确的生态服务目标和功能,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有关生态系统健康的考量是被排在首要位置上,在水利工程的选址、布局、项目成本以及环境成本等方面,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并重,在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双赢。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生态水利工程是由传统水利工程发展演化而来,但在规划设计阶段,生态水利工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平衡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利经济效益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关键,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也是难点重重,需要通过多方面决策和管理才能实现[2]。下面,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践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着重论述当前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3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面临的难点

  3.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合理、不明确。地域性和特定性是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其服务目标的主要特性,即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是在某一特定地域展开,并需要考量经济和生态之间的一系列特定要求,才能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利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具体而言,不同地域中的生态系统会呈现出明显的地理趋于差异性,这就要求生态水利工程能够相应地适应当地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满足当地在地质、水文和生物等多生态领域上的功能性需求[3]。要使生态水利工程对当地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具有足够的适应性,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指标来予以明确。现阶段,我国虽然出台了针对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而言,但现行的方法指标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无法满足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需要,给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了困难。例如,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区域差异性明显且类型众多,但现行的设计方法较为单一且不合理,且并未针对具体的地理区域制定相应的明确评价标准,导致设计方法和标准在实际的生态水利工程中难以发挥其指导及实践作用[4]。事实上,这一难点不仅只限于某一地区内的生态水利工程,国内有关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国家政府、相关单位得不到足够的、有效的理论指导信息或实践参考经验。除了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给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所造成带来的直接影响之外,还存在一定的间接影响,即由于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合理、不明确,导致无法形成配套的、明确的规范,造成了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处于“无准可依”的困境。3.2规划设计人员生态学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匮乏。相关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足的问题是制约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短期发展的一大难点。生态水利工程注重在传统水利工程活动中有机融入生态学领域的知识,并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规划设计出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水利工程。这也就向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者们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知识要求,作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者在扎实掌握传统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应熟练掌握生态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拥有足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国内外众多生态工程实践也告诉我们,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活动的成效是与相关规划设计人员的生态学专业知识水平成正比的。然而,就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而言,鲜有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具备足够的生态学专业技术能力和相关实践经验,我国很多地区的生态水利工程活动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导致其规划设计工作对于工程的生态开发往往只是浅尝辄止、流于形式[5]。例如,尽管有一些水利工程在其规划设计阶段有考虑到生态系统问题,但在实际建成后,依然对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水文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周边水域中的生物群落在工程建成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不少地方的防洪工程和水坝,没有充分考虑到生态学方面的影响,工程建成后,严重威胁水体中生物群落的生存状态。上述任意一种情况的出现,将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并破坏所在水域原有的生态环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市场运行体制下,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缺乏足够的生态学专业知识,并且和环境保护工作者之间缺少直接的合作机会,再加之现行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合理、不明确,都造成了当前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在整体的设计水平上存在落后性问题[6]。3.3水利和生态二者的平衡协调复杂性高。社会发展也好、自然演变也好,都需要遵循各自的运行变化规律,同理,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也应遵循相关的自然规律。水利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社会活动,势必会对自然演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因此,如何平衡协调水利工程活动和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论是水利工程活动,还是生态环境变化,其中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及其变量都是极其复杂的,要实现二者的平衡协调,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变量更可谓是海量的。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而言,应充分考量相关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某一地区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如水文条件、河道形态、生物群落等等,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反复的推演论证,最后方可形成一套有利于当地水域生态系统发展的设计规划方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水利和生态二者之间平衡协调的复杂性给生态水利工程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困境和难点,这就要求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水利工程所处水域的生态环境变量进行考量,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7]。

  4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改善对策

  生态水利工程是由传统水利工程发展演化而来,但在规划设计阶段,生态水利工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平衡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利经济效益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关键,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也是难点重重,需要通过多方面决策和管理才能实现。4.1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规划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利工程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笔者看来是两者在辩证中统一,即水利工程活动的效益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需要水利工程发挥优化治理功能。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应转变传统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规划设计的各环节中以生态理念为基础、为指导方针,重视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并结合当地水域的生态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促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发展方向由消极转变为积极。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转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着手:第一、可定期组织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知识的学习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可主要以生态学专业知识的讲座和国内外优秀生态水利工程案例的分析总结两种形式进行;第二、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可组织召开全市、全省范围的专题研讨会或者座谈会,加强规划设计人员之间的技术经验的交流,通过同行分享心得的形式,促进规划设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8]。综上所述,通过组织培训学习和同行交流,来改变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在思想观念以及技术能力上的不足,以克服相关的难点。4.2提升工程水文和生态水文在规划设计中的融合程度。传统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只用考虑工程水文学领域的内容,而生态水利工程其建设服务目标不同于传统水利工程,需要在工程水文学的基础上深度融合生态水文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更好地实现预期建设服务目标,促进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以某水库工程的规划设计为例,该水库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备用水库,由于是备用水库,因此具有用水频率低、换水周期常的特点,针对该水库的这一特点,规划设计人员就需要充分考虑水库的规模设计以及水库水质维护方面的工作,规划设计过程中,基于水库所处水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情况,将工程水文和生态水文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分析推演出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水库水质、水量的变化关系,根据水库工程的服务目标,控制水库建成后水域生态系统的变化范围和程度,以确保该水库建成后,在不破坏水域内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水资源储存的要求。4.3高度重视并明确生态敏感目标。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的明确,是实现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所有的生态敏感保护目标进行识别、分类和优先级排序,可以有效指导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形成一套具体可行的设计解决方案。例如,在如今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下,不少水利工程的选址会位于城市的心城区或者开发区,这类区域是当地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大力投入的地区,可谓是寸土寸金。这就要求生态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除了水利功能、生态功能的考量之外,还应综合考量该工程与其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协调、该工程的经济价值等等,这里就应充分重视、明确并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敏感目标,最大限度地处理好水利工程活动与生态保护目标之间的关系。

  5结束语

  本文深刻探讨了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树立并融入生态理念,针对传统水利工程建设活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予以反思和改进,进而推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建设模式的创新,采取新的技术手段和规划设计,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但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笔者在自身工作实践中,也遭遇过上述难点问题,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取相关思路后,本文提出改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对策,希望为生态水工工程后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信息,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叶锦锜.生态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设计研究[J].四川水泥,2017(7):112.

  [2]闫伟.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8):267.

  [3]郭萍,赵璐,董兖生.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5):8-9.

  [4]邓子荣.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投资与创业,2017(6):88-89.

  [5]刘浩,唐清华,高强.基于水质改善的白云湖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思路与方案[J].水电能源科学,2013(9):148-151.

  [6]董哲仁.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7]江道买.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建材与装饰,2016(33):68-69.

  [8]邵平峰,陈京华.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初步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1):130-131.  

  链接>>            

  工程论文发表http://www.17wendao.com/contribute/list/c_644.html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