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论文 经济论文
  • 正文内容

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当前经济情况下的对策建议

阅读:70 次 作者:陈兴强 来源:学术网 发布日期:2024-12-25 13:00:38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论文库分享的经济论文范文。

(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摘要:县域经济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经济单元。经济结构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体。县域经济如何在“经济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下突破瓶颈,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点,也是当下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例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劳动力端恶化,金融支持不足等等问题。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一、引言

  县域经济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经济单元,其本质上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特定区域内的经济单元,特点是区域界线明确,经济结构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体。在我国财政体制下,县域经济以县级政府为财政核算独立主体,同时与地市级,省区级、中央政府财政挂钩,层层关联,形成紧密的财政与宏观经济体制。

  在“十三五”规划阶段,县域经济如何在“经济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下突破瓶颈,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点,也是县域经济体制内的政府和居民关注的焦点。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涉及到一、二、三产业各部门,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但是,县域经济仅是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注重发挥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突出产业优势。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历史

  我国县域经济经历了两个不同历史的阶段,但是这两个历史阶段又是同时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一个阶段是狭义的县域经济,第二个阶段是广义的县域经济。

  狭义的县域经济。狭义的县域经济是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建国以来,虽然经历了工业化的探索和奠基,农业经济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矛盾,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意识到国民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需要依靠强大的农业经济作为基础,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经济意义上还只是停留在农村劳动力是国家劳动力主体的阶段,但是在生产效率上还远不能支撑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因此国家大力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在经历了1978年-1992年政治思想和经济换挡后,我国农林牧渔生产总值于1993年突破1万亿大关,生产法计量数值为10,995.5亿元,然后又于1995年以20,340.9亿元翻番,2014年底,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10.2万亿元。

  但是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绝对量并不能体现农业作为县域经济核心的经济带动作用,相反,当农业经济增长到了一个量级——1万亿元,传统的家庭生产方式已经不具有增速换挡的作用,可以发现在1993年之后,农村居民人均出售的猪肉、棉花和粮食已经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情况,此时这种经济结构转型期应该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乘数效应来改善增速,因此,县域经济进入第二个阶段——广义县域经济。

  广义县域经济。广义的县域经济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单元,以县城为政治经济中心,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村镇为自然资源的第一开发渠道,城镇为市场经济调控对象,以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人才为核心生产要素,采取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经济政策。党的十四大(1992年)就已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县域经济”概念,县域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最重要经济形式。

  三、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1)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践》中提到,县域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2010年,全国县域GDP总和为19.96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49.8%,几乎撑起了全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从2008年起,县域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总体水平,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现价GDP增长速度为19.8%,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出2.1个百分点。但是,不同地区的县域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人均GDP最低的100个县的均值比人均GDP最高的县的均值低了150%。东部发达地区的县级生产总值和收入普遍高于西部地区,从根本上说,一方面是源于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很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地区的发展机会不等同,科技、资本和劳动力这些生产要素的增速和质量也不相同。因此,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消费需求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改善民生,维持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起到了根本的支撑作用。

  2)劳动力端恶化

  人口红利在2008年出现拐点,县域经济的劳动力端开始出现了贡献不足,经济面临减速压力,加上县域劳动力净流出加快,大量的劳动人口集中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等一线或超一线城市,更加加速恶化了县域经济的劳动力端的经济效益。如图3-1所示,西部和内陆省份的人口集体净流出,而沿海省份的人口大幅净流入,可以说是本就不发达的西部和内陆县域经济经受着釜底抽薪的经济下行压力。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第六次人口普查图3-1

  3)金融支持,地方融资平台问题

  自2008年以来,“四万亿政策”虽然从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体制改善了短期总需求,但是也造成了巨大的地方债务问题。西部地区城投平台是县域经济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最重要的端口,也确实通过城投平台融资在当地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些地方融资平台都有刚性兑付问题在里面,导致了县级债务若出现违约就由市级偿还,市级债务违约就由省级偿还,最后再链接到中央债务偿还的问题,这个链条就导致了资金虽然充裕了,但是使用效率很低,并没有投入到科技和劳动力的改善中去,而是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这类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地方,最终导致的是短期GDP增速亮眼,中长期来看,县域经济的失速风险会很大。

  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

  1)根据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大力推进县域经济的产业化

  县域经济发展要以产业化为先导,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促进产业结构向“高新特优”方向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化的县域经济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根据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把推进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县域经济产业化作为地方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县域经济的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县域经济的工业化、信息化,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总体要求,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县域经济产业化,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根据《中国县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践》课题组研究的结果,我国县域工业发展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工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增长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随着县域二产增加值比重的持续提高,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是发达县和中等发展水平县及欠发达县工业化水平差距大,对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带来很大影响。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努力克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带来的问题和矛盾,“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依托我国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水平,稳步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

  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主要载体是县城。县城是农村城镇化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心。回顾我国城镇化过程,我国的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几乎都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吸纳周边的县、镇(乡),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周边县、乡的土地供给,城镇化发展需要广大农村人口转移为市民的供给。加快农村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不能再是单纯的大中城市吸收县域人口和土地的方式,传统的城镇化过程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经济背景,应该结合政府最新的政策——“供给侧改革”来思考新兴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同时大力推动产业化经济的发展带动城镇化的发展,通过推动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化经济发展为县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弥补与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降低县域外出人口务工成本,提高县域内自身的劳动供给,并不断缩小县域与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差距,解决县域有效劳动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改变人口老龄化影响下县域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

  3)金融支持县域的策略选择

  第一,依托国家县域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涉农融资业务,丰富政策工具增加支农贷款额度,调节支农资金使用周期,缓解县域资金供需矛盾。发挥利率杠杆支持作用,建立更加灵活的利率浮动机制,满足县域金融机构成本和风险需要。适当放宽县域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及支农奖励措施,建立政策性金融财政补偿机制,吸引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资金投入。

  第二,建立建全县域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大力发展服务县域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出台县域金融机构补贴办法,鼓励商业银行在县域或村镇设立分支机构,在金融机构业务准入、机构准入等方面给予倾斜性优惠政策,满足县域经济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注重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县域发展,鼓励保险、租赁、信托、担保、证券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县域设点,由政府出资建立担保公司,避免因优质企业无担保而导致无法获得信贷资金支持,解决商业银行信贷投入的后顾之忧。

  第三,依托国家支农政策,创新县域金融市场服务体系。拓宽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国内外民间资本投资县域企业,把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融入到中小企业,在地方政府担保的情况下,鼓励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积极开拓直接融资市场,完善县域融资担保体系,培养优质县域企业达到上市融资标准,鼓励优质县域企业二板市场上市融资。建立欠发达县域风险投资基金和股权交易中心,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民间资本入股风险投资基金,依托BOT和TOT项目融资方式大力发展县域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构建县域金融支持保障体系。搭建县域高效行政服务体系,正确处理政府与金融机构、企业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统筹协调金融发展,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为原则,以促共同发展、实现共赢为目的,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壁垒,形成经济与金融耦合的良好环境。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维护金融机构债权利益,建立融资抵押担保体系,完善金融稳定和监管体系,放宽金融机构经营自主权,真正搭建公平的县域金融支持保障体系。

  标注:遵义师范学院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14PY

  参考文献:

  [1]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周金堂张建清《江西社会科学》2014

  [2]人口老龄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刘国斌杜云昊《人口学刊》2015

  [3]人口经济理论与实践赵清祥【山东轻工业学院博硕论文】2011

  [4]浅谈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胡梅-《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5]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赵芳《工业技术经济》2012

  [6]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实践·党的教育》2014

  [7]浅谈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胡梅花《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标签:学术论文,经济论文,论文范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