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融”的功能思维。基层融媒体中心建设首先要强化功能思维,明确功能定位,把握正确方向。一是强化宣传功能。就是要强化喉舌意识和主业意识,无论怎么“融”,新闻媒体为党、为人民发声的使命不能丢、宣传群众联系群众的主责不能丢、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不能丢。二是强化导向功能。融媒体中心作为新时代媒体格局中的主流媒体,必须把正确导向要求贯穿到各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做引领时代的新型媒体。三是强化服务功能。遵循媒体发展规律,树立开放、互动、共享的理念,推进管理方式、传播方式的变革,在为用户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发挥好信息、社交、咨询、电商等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
强化“融”的受众思维。县级媒体距乡村最近,带着泥土的芬芳是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天然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受众用户放在首要位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一是建立科学化数据库。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深入研究受众用户的构成、受众用户的心理、受众用户的需求,广泛搜集受众用户数据,建立受众用户数据库,打造粉丝化管理的受众用户平台。二是推出多样化新产品。主动适应不同种类、不同年龄的人群,做好各种融媒产品。特别是要适应农村群众的接受习惯,做好广播电视等流媒体产品。三是打造能力化好队伍。融媒体从业人员要紧密结合受众用户差异化需求,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掌握多种传播技能,善于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不同媒介进行分发传播,满足不同受众、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强化“融”的生存思维。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必须强化生存思维导向,找准自身定位,立足本地实际,创新经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培育品牌,提高影响力。要适应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加强内容建设,创新采编流程,优化信息服务,走精品化发展道路,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二是协同发展,拓展新渠道。要熟知新规律、重视新规则、拓宽新渠道,打通融媒体与云计算、大数据、网络游戏、电商、餐饮、房地产等产业的连接,尤其是要打造适合自身实际的上下游产业链,与相关企业实现协同发展。三是要积累用户,做大蓄水池。深耕本地内容,强化用户意识、创新话语表达、丰富呈现形式、实现精准推送,推出多种形态的移动新闻产品,用优质内容吸引用户、服务用户、沉淀用户,形成较大的用户蓄水池。
强化“融”的传播思维。传播是所有媒体最重要的功能。融媒体中心建设必须要扬长避短,将新旧媒体各自的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五个手指一个拳头”的传播态势。一是推进多维度、立体式传播。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传播符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不同媒介形态,短信、“两微一端”等多种应用软件,将新旧媒体的传播手段叠加融合,提高传播触达率。二是推进社交型传播。充分利用这种社交传播特性,善于把握热度、设置议题、形成爆点,形成覆盖范围更广、发散路径更多,更快速高效的传播能力。三是推进靶向性、服务式传播。建立受众数据库和用户反馈机制,用大数据和“算法”,深度挖掘用户需求,从用户痛点出发,制作更精准优质的内容,推送给有需求的用户。
强化“融”的业态思维。融媒体建设不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简单叠加,而是组织机构、媒体资源、技术保障、服务渠道等多方面的一体化运营,是建立一种全新的业态。一是实现机构融合。以机构融合为抓手,通过设立独立、高效、权威的融媒体部门来协助战略制定、研发融合产品、应用融合技术和吸引融合人才。二是实现资源融合。以资源融合为基础,通过多种形态资源的汇总、整理和重聚,研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种融合型产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融媒体资源库。三是实现渠道融合。以渠道融合为关键,通过传统渠道转化和独立渠道建设,尽快实现对目标用户的直联、直供和直销,推动传统的发行站、记者站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挖掘新的潜在用户群,提高媒体在新时代的传播效能和传播效益。
强化“融”的目标思维。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改变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通用技术。加快人工智能的媒体应用,以打造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为目标,是融合转型的必由之路。一是向智能媒体进发。以网络智能化为依托的“算法推荐”技术,通过用户浏览内容自动为用户推荐相关内容,运用人工智能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让融媒体成为个人资讯的智能助理。二是向智慧媒体进发。充分发挥人的智慧主导作用,为智媒体赋予正确的价值导向,真正生产出传播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深度原创内容。三是向智库媒体进发。从主题报道的采访调研、论坛研讨的智慧碰撞、数据榜单的数据分析等,转变到大数据+舆情的新型智库,给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为用户提供资讯服务。
(作者系河南省平顶山市委副书记)